《写 诗 如 画 梅 》
易 之 中
张大千认为画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诗画相通。因此,画梅之四贵,也可适用于写诗之四贵:写诗也应该贵稀、贵老、贵瘦、贵含。
诗贵稀不贵繁。诗以稀为贵。这个“稀”可解为字数少,字字千钧的意思。字少含量大。诗在外表,在造型,在形态上,最大的特点是“精炼”!诗要简短精炼,铿锵有力,节拍明显。诗忌繁琐啰嗦,唠唠叨叨,长气不断。从唐诗宋词的流传情况来看,街知巷闻的,广为流传的,妇孺熟知的,都是短诗短词。散文诗,因为“散”,所以有点啰嗦。但《康桥》《雨巷》,也不是十分之长,共计也不超二百字。老舍写了一部长诗,是“一部”而不是“一首”。诗名是《剑北篇》。共有几千行诗。这诗估计是白写,因为太长,读者寥寥无几。诗不应太长,太长不是诗,干脆去写文。
诗贵老不贵嫩。这个老,不是老气横秋之老。暮年垂垂之老。而是“姜是老的辣”之老。老者骨头硬,嫩者肉质软。诗要有肉有血有根有骨。诗要有风骨。诗不能太幼稚,太嗲声嗲气,太过童声稚气。另外,古人认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这个古,就是古老的古。诗贵老,这个老,有传承的意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是为了传承。传承就有古味老味。这句名言是两个“吟”,第一个吟是写,吟诗又通写诗。第二个呤是读。读得有板有眼。不是写诗才有学问,识读诗也会显学问,尤其是读唐诗宋词。学生姓写不出远方的诗。这也是诗贵老的原因。
诗贵瘦不贵肥。诗瘦显精神,诗瘦有风骨。如何理解诗的“瘦”?人比黄花瘦。黄花即菊花也。菊洁净,菊君子,菊不俗,菊清雅。诗瘦是一种形象思维。意思是诗不能俗,读要雅。诗不能浊,诗要清。仙瘦而风骨。诗瘦而优雅。诗瘦会精神。诗肥会庸肿。诗要精炼,诗要优雅,诗要风骨,诗要精神。梅花诗、菊花诗、梨花诗比牡丹诗、芍药诗、玫瑰诗要瘦,但更精神。更有风骨感。
诗贵含不贵开。含蕾待放时的花最美,是一种“贵含不贵开”之美。是一种含蓄的美。是一种少女之美。是一种情窦初开之美。此种花期,体现着活力,体现着魅力,体现着生命力。花之绽放盛开,离花落为期不远了,离凋零不远了,离落花流水的无奈不远了。诗贵含蓄。含蓄的诗有韵有味有内涵。我相思,我失恋,似乎太直白了。也缺乏形象美。但人比黄花瘦,就形象感人,就有趣有味,就有诗意,就有韵意,就有味意。诗也要追求“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的审美。“独钓寒江雪”,“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有着“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的韵味。诗不可以缺想象、缺形象、缺情意、缺韵味。诗要抒情,但借物抒情要比直接抒情更有韵味。《雨巷》表现出一种朦胧美。朦胧美也是一种含蓄之美。朦胧诱人想象,朦胧产生意韵。
梅贵诗贵。梅高诗高。梅雅诗雅。梅清诗梅。梅韵诗韵。梅如诗,诗如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