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世 界 读 书 日
子瞳(北京)
童话的世界里
诗是本最小的书
它正对着你的心门
懂它的人才准你进入
全世界的风光
诗里面都能读到
心境做成的高山
任你去随性的攀爬
准你有个性的张扬
也准你选温文如玉
但诗最灵动的部分
是让你拥有了最独特的视角
珠穆朗玛峰最高吗
诗里面你可以说错
从马里亚纳的最深处
你可以仰望更高的山峰
即使是最棒的登山者
也只能望而却步
11034米的高度
足够埋葬整个喜马拉雅
黑暗而冰冷的世界
有许多有趣的生物
它们瞪着大大的眼睛
等你来探寻后写书
海底两万里不够
凡尔纳只是个小学生
你要去纽斯的花园
找那个传说中的天梯
诗是最好的航天器
随时都可以冲向云端
在星星上挂满微笑
让秋千荡进太空
哈勃早已被淘汰
别指望它能追踪诗歌
秒杀一切的诗行
一秒钟能到光年外入住
一颗心连着一颗心
诗变成星光的海洋
爱情在玫瑰中开花
孩子们睡在浪花上
那些讲不完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是前传
喜欢诗这本小书吗
打开心门快快阅读吧
这世界有太多的奇妙
等你提笔用诗写书
...
【今音评论】
拾级而上雄伟处
——评诗歌清冷和风雪的样子
子瞳老师创作的《世界读书日》,沿着诗行潜行二十三段四十六行,行如台阶,拾级而上。从“童话”开始还原初心所在“最小的书”里面(详见第一段)这是基础。而志在其中,由第二段第一行的“它正对着你的心门”而直接射门。
第二段很关键,犹如一语中的,说明家风传递和教育方法得当,显示出没有拔苗助长。诗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清冷见长,其目的是瞄于第三段第一行的“全世界的风光”,作为目标培养,发现了诗歌人物的生长环境与众不同的是受教育的起点高。
这时候诗歌题目就成了一个摆设,理由在于就是没有这个“日子”的确认与成立,诗歌人物照样能按照一个特殊家庭的要求在规范成长。第一、二、三段从一个侧面描绘寒窗读书清冷的样子。
而诗歌从第四段则描绘了风雪的样子,比如第四段第一行的“高山”,第七段第一行的“珠穆朗玛峰,”第八段敌第二行的“山峰”,第九段第一行的“登山者”,第十段的两行,“11034米的高度/足够埋葬整个喜马拉雅。”
从第十一段开始为第三个层次,之前已经含有了第一和第二层次。像这样的划分,主要是针对段落比较多的诗行,方法是通过层次来找到它的节点,比如第三层次从第十一段开始至第十八段,其节点在于寻觅方法。而第二个层次的节点在于向上攀登。
第一个层次节点在于寒窗苦读。这样诗歌的内涵便逐渐清晰。这作为理性对情感类诗歌的平衡思考与掌控法。因为诗歌的情感处理不能过度,而诗歌的理性成分也不能过度。
现在用这里两个要求来对这首诗歌进行衡量。比如量根据诗歌主题的段落比重、各层次间的内涵延续和因果关联等。而因果关联是从第十九段至第二十三段。由这样的划分,很容易把一首段落更多的诗歌体把握住。这是对这首诗歌赏析的方法之一。
赏析方法之二,是选择深入其中,在清冷与风雪之间去找一丝暖意,它被安置在了第十九段和第二十段,“一颗心连着一颗心/诗变成星光的海洋”和“爱情在玫瑰中开花/孩子们睡在浪花上,”尤其是第二十段的处理效果,其实是诗歌照应第一段之间的大幅度跳跃,其中跨度为十九段。
像这样的大跨越实际上是主要突出了诗歌结构上的凝练程度。从诗歌的第二十一段至第二十三段,是属于诗歌的尾声处理。无论从节奏上还是气势上,已经呈现出了散板处理技巧法,诗歌的节奏相对自由,诗歌速度缓下来了,节奏也不是十分有规则,比如从第二十一段第一行的“那些讲不完的故事/一千零一夜是前传”等。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