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焦桐琴
。向雲(香港)
你說你永遠不會忘記那場火
我也確實相信你不會引火自焚
因為那時候你還沒有聲望
根本還沒達到
鳳凰涅槃的境界
我知道你長期歷盡磨難
忍受著被埋沒的痛苦
請別再追究
當時你為什麼會生出了火
如今世間沒人敢道出天機
不過願你永遠不要忘記你的恩師
晚來把你淬煉成大器
2018.12.31.am.01:18.H.K.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向雲先生以焦尾琴为题 ,诠释了欲成大器,必须要一番痛苦的经历。也暗合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寓意。
而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又是一个转折点。向雲先生以劝诫的形式,娓娓道出做人不能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品行历来受中华民族的推崇。也是中华民族能够成为礼仪之邦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这里暗合着另一种玄机。向雲先生借此告诫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中华民族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民族是依然强盛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流传着很多精粹的古典文化。当外国人捧起了我们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我们的年轻人却学起了海外一些不着调的东西,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诗人,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弱不禁风。但往往就是这些弱不禁风的人,成为民族的中流砥柱。屈夫子如此,更有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流传不衰呢?
注:关于焦尾琴的传说。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 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他三张琴相比,“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同寻常,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琴有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明 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霞壮日暧,咏幼丝于曹碑;薇省风高,识焦尾于班管。”

向雲,本名周進強,香港資深自由撰稿人。詩人,書畫家。小诗四剑客之轩辕剑。[中英文藝家在線]主编,[英國陸雅東方名家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加拿大[北美文苑]顧問,新加坡[世界文化藝術聯合總會]名譽理事,[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監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香港音樂文學學會]理事,[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作家協會]會員。[國際城市文學學會]香港分會副會長,[國際城市文學學會]海峽两岸分會會長。出版《向雲新詩選》香港中央圖書館館藏及上架外借。短诗原创联盟、神韵之风工作室、诗评易渡间、驭风者诗社创始人之一。
张卫强,笔名风,山东莱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