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六房湾走出去的马列主义研究者(刘本泽其人其事)
文/刘晓方
京山市城东南十公里处,有一个被溾水半包围的盘堰畈,它是大洪山南麓的一块冲积平原。盘堰畈有一座被称为“乌龟脊”的小山,山脚下有一个背北面南的大湾村叫六房塆,塆里居民全都姓刘(除娶进来的媳妇除外)。
1945年的一个隆冬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在村子最东头的一家小院内,传来了几声婴儿的啼哭,婚后久未生育的潘氏产下了一个弱小的生命,一个带“把把”的孩子。患有残障的父亲“聋子”高兴得“哇哇”大叫,手舞足蹈。孩子满月的那天,由住在县城里的姑妈给孩子取名东阳,因住在村东头第一家,出生的时候又是个大晴天,故名之。
也许是母亲矮小的特点遗传给了孩子,也许是缺乏营养,小东阳一直不见长个子,直到成了小伙子,身高也只一米五多点,此后个子也没再长高。东阳在本村的学堂内读完了初小,当时老师给他取学名刘本泽,寓义全在“泽”字上。以后又在义和集读完高小。
1960年,永兴区区公所在苏家坡办了农业初中,刘本泽在那里读了一年初中,学校就停办了,他也就辍学在家。小伙子当时在湾里可算是知识分子了。他白天在生产队里干活,夜晚在油灯下读小说,心里也萌发了写小说的愿望。后来,他仍然白天干活,夜里挑灯夜读并写小说,小说的名子叫《早春二月》,内容当然写的是农村的那些事儿。转眼近一年,小伙子的小说已经成型了,洋洋洒洒近十万字,稿纸装了一蛇皮袋。可不知怎的,小伙子写小说的事被住在村里学堂里的周仁俊晓得了(此人是武汉音乐学院下放的右派分子),硬说他的小说写了不该写的内容,并上报了公安局。周仁俊的目的是想借此立功,早日返汉。等到公安局派人下来一调查二捜查,带走了那一蛇皮袋稿纸,结果公安局对这些稿子过目后,没有发现反党的言行就不予立案,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小伙子的心血被付之一炬,他的小说梦也因这次事件而破灭了。
那年月,农村里的年轻人一般都会找对象,可小伙子二十多岁了,因为人矮一直没找上对象。湾里有个姑娘,是大队副书记的女儿,对他有好感,两个人时不时单独会面,说说笑笑,很投缘。可是没多久他俩儿的事被姑娘的父亲知道了。副书记这个人是势利眼,怎么会同意姑娘和他交朋友呢?于是乎,不顾女儿的名声,说他调戏并企图强奸他的女儿,于是报了案。这事可不是小事,小伙子可倒大霉了,公安局下来严讯逼供,小伙子被屈打成招,当时又处于“文革”后期,一切从严,结果按强奸未遂定罪,小伙子被判了三年徒刑。
在牢里三年,小伙也没吃多大亏,因为同牢房里有个犯人是木匠师傅,小伙子便跟着木匠学会了木工手艺。
释放后,正遇上改革开放,刘本泽也被平反。他被安排在县人民医院里做木工活。再后来,他又被转为非农业户口,被招工,成了人民医院的一名正式职工。
真是时来运转,一步登天,好事连连。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娶了个如花似玉的爱人,很快就有了个儿子。
此时的刘本泽怀抱子,脚蹬妻,工作顺心,感到很知足,时时想到要感谢党,感谢国家,并开始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越学习越觉得有味,真可谓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刘本泽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著作,这也是他工作之余唯一的嗜好。几年下来学习心得写了不少。马克思的《资本论》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辨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共产主义原理的问题》等等不知反复咀嚼了多少遍,尤其是对《毛泽东选集》四卷的咀嚼,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钻研,那钻研的情景真是如痴如狂,闹得老婆经常埋怨。
2004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理论专著《试探》,发表后经知名人士推荐,被部分院校作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补充教材,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2009年,刘本泽被京山县委聘请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评议委员会会员。
一次检察院里的一个科员带着几个随从,开着公车到人民医院的网球场打网球,当时正是上班的时间,刘本泽看到后,下楼阻止,这伙人不但不听,反而耍狠。这下小伙就不客气了,一个电话打到检察院行政办公室。没过几天,经过调查落实,这个小科员也因此受到了行政处分,并调离了检察院。刘本泽对我讲起这件事,满是开心的笑。他说你瞧不起我这个小人物,只要你违纪,落在我手里就有你好受的。
从2003年到2013年,刘本泽历经十年,笔耕不辍,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绿林演绎·投诚》问世。他在武汉某科研单位工作的儿子说,我爸是好样的,他是我的榜样,他刻苦钻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刘本泽深有体会地说,从古到今没有哪个可与毛主席比肩,没有哪个可以超过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毛主席著作中的许多章节他都可以背诵如流。他的小说用事实阐明,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马列主义者,任何人对真理都有一个辩证地摸索与探求的客观过程;他的小说还阐明了科学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本身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如今的刘本泽已年逾古稀,他信心满满地对我说:在有生之年,还想写一本有关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专著。对他说的话,我毫无理由怀疑,因为他有一股钻劲,也有一股犟劲儿。
(最后说明,他的长篇《绿林演绎》作者用的姓名不是刘本泽,用的是笔名剑十泗,是用他的姓名刘本澤的笔画分解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