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xiangbo.me/185477/classic.aspx?from=timeline
白马非马实为舟
文/石岩磊
摄影/石岩磊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这首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道出了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剧情,就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中还有一位忠实的伙伴白龙马,但“白马非马”, 它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了玄奘所骑的白马,而被菩萨点化为其坐骑。可整个取经路上,它除了在宝象国斗黄袍怪外,并没有什么战功可言,那为何吴承恩要安排这么个“编余人员”呢?
原因在于,按照阴阳五行来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分别属火、金、木和土,唯独缺少了水元素,龙王太子正好填充了这一空缺。此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更深层的因由大概是源于佛教的汉化过程。创建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步在中原大地上兴盛起来,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官办寺庙,并把驮经书的白马也供养在此,白马寺的名字便由此而来,白马就成了中西佛学交流的“载体”,唐僧取经骑白马即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其又不能是凡胎俗子,定要将它神话,便有了“白龙马”的传奇故事。
然而,白龙马也只是一个象征,它实则是渡师徒成佛的“旱舟”。在漫漫西行途中,孙悟空虽是唐僧收编的第一个徒弟,但他中间有负气出走的桥段,唯有白龙马不离不弃始终追随着三藏,它才是陪伴唐僧时间最久的忠实信徒,驮着师傅度过无数艰难险阻。白龙马任劳任怨、沉稳静笃、温良如玉的特质,是出家人修行中所必需的可贵品质,唐僧也正是借此克服了对鬼怪的恐惧与抵挡住了女妖的魅惑,所以与其说是白龙马渡他,不如讲是他在自渡。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白马”,志存高远就能天马行空,随波逐流即会心猿意马,而应时刻警醒的则是塞翁失马的警告。福祸相依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们往往在志得意满时会得意忘形,从而恣意妄为目空一切,危机也便悄然而至;在失败失意的低谷中徘徊时,人们往往会理智许多容易看清自己、认清朋友,进而振作精神奋发进取而有所作为。永远保持头脑清醒就可把握住福与祸的七经八脉,避免祸患上身,秉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坦然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便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跌宕起伏的磨砺,最终修得一份功德圆满的正果。
而自渡的核心是不强求、不懈怠、不世故,既要避免孙悟空争强好胜的偏执,也得除去八戒好吃懒做的惰性,还需远离沙和尚老好人似的圆滑。执于一念虽可出类拔萃成就斐然,但也容易招致枪打出头鸟的悲剧;沉湎于享乐虽能让感官欢愉,可碌碌无为的平庸与猪无异;左右逢源的八面玲珑看似吃得开,也不过是一根混迹江湖的油条而已。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们不就是要在春风、夏阳、秋月、冬雪中体悟生命的韵律吗?或许修行无需跋山涉水去佛国,我们每天的吃饭穿衣、赶班劳作即是参禅,始终怀揣一颗善心,在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间,在身边的平凡中发现美好的欣喜里,便将自己从纷纷扰扰的此岸摆渡到静美祥和的彼岸。
白龙马既是龙又是马,既是精神的涅槃也是肉体的皈依,更是承载着希望与幻灭的舟船,将无数希冀脱离艰辛的人们渡过苦海,同时也在半途把图谋不轨者倾覆水中,而其舵柄便是我们的诚心。常言道“心诚则灵”,灵就灵在利己不损人的底线上,灵就灵在距离产生美的尺度上,灵就灵在难得糊涂的聪慧上。白龙马早已化作了一种精气神,能令人安心耕耘播种,使人坦然面对荆棘,叫人淡看得失进退,由此可见,浮云遮不住望眼,浮生可得半日闲,浮屠七级终可盼了。
2020.11.1

读石岩磊君散文《白马非马实为舟》
文/常原平
西天取经“白龙驹”,
剧情忽略少提起。
似无战功可炫耀?
(吴)承恩编排有寓意。
唐僧师徒四行属,
唯独缺少水元素。
佛教汉化或因由?
“白(龙)马”传奇脱凡俗。
白马或许仅象征?
“旱舟”载众助取经。
始终不渝白龙马,
任劳任怨笃沉稳。
谁人心中无“白马”?
志存高远马行空。
随波逐流心(猿)意马,
塞翁失马应警醒。
志得意滿易忘形,
失败低谷持清醒。
坦然与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淡然心。
自渡核心不强求,
懈怠世故莫随行。
怀揣善心宽容间,
静美祥和远纷争。
希望幻灭载舟船,
承载希冀脱艰辛。
图谋不规终倾覆,
舵柄自在诚心存。
“心诚则灵”不损人,
难得糊涂实聪明。
得失进退皆看淡,
白龙马化精气神。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