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钢荣个人作品研讨会(8月23日在浦东诗社进行)
《惩罚》
文/施钢荣
时间不会说谎
嘀嗒嘀嗒里
都在表明,你迟到了
我愿意等
哪怕眼前的咖啡
散尽了香味
只要你来了以后
坐我对面,轻轻搅动
让香味回来
用你盛开的微笑
唤醒我的沉默
或模仿一下猪的鼾声
【今音评论】
生存与爱情
施钢荣这八首诗里面,其中值得我深思的是一首《惩罚》,四段十二行。
这个思考的点有两个,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个是人物经历的成长。首先谈方式,主要看诗歌的第三段,“只要你来了以后/坐我对面,轻轻搅动/让香味回来”。
从诗歌人物的一生角度出发去看,有很多事,都是没得选择的,但是用这样的观点来看这第三段,而是显出了自然和潇洒的一面,于是,诗歌也就赋予了人物在这个时候,体现出了有选择性的这一面主动和有为意识,是在这一段第一行的“只要”两个字体现出来的。
从方法上看,诗歌人物已经杜绝了自身的绝望和发泄意识。之所以要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讲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首先从这首诗歌当中去探索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有一些人,自觉的遏制住自身的戾气。
因为当下,在我们所看到的新闻里面,对有关家庭纠纷的报道凶杀案件比较多,特别是一些知名网站也这样做,其所报道的频率都很高。
那么,像这样的报道会对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灵上,在情绪上起到一种压抑和恐惧的心理,暂且不去研讨他们为什么要作这样多报道的理由是什么。
然而,从关注自身如何沉淀自己的心灵,和克服和防止负面影响对自己的侵入,能够还自己和始终保持一个宁静的心态,以便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处于难的时候,以及过好日子等这么几个个需求面前,这一首《惩罚》从委婉的视角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但这其中也有一个矛盾点,它就是内文的委婉风格和诗歌题目之间,又该如何向读者去作一些适当的解释,而我的理解是,这个诗歌题目能够以内敛和自责的性情出发来展示人物的形象,这是指诗歌人物一种历练精神的折射。
同时,也含有了一些文学市场的商业元素,比如从题目的拟定和编织来看,主要是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比较好的掌握了读者对《惩罚》的猎奇心理。这是诗歌的诱导作用。
第二个,谈诗歌人物的经历成长与创作。把这样的比较抽象的议题落实在这首诗歌的第三段第一行的“只要”和该段第三行的“让”,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从而突出了人物的定力以及绅士风度,尤其是定力。
它表现了人物的成熟和稳重,大度与内敛镶间的复杂性格,当然也有人说这样的句式也是一种递进关系。
这时候在创作上,同时也引出了一个诗歌如何以简驾繁。如果从聊聊几行的诗歌中去看出人物的情感特征,就要通过评论去把它揭示出来,而不是绝对要依靠意象的陡峭来解决。
这时候,诗歌第三段“只要你来了以后/坐我对面,轻轻搅动/让香味回来”,也就变成了诗歌的主干部分来对待,比如有一首歌曲就叫“红尘女人香”,也可以印证这首诗歌所蕴藏的对女性青睐与追求的一种魅力,这就是人性,在作深度与广度的思想表达。
说到底这首诗歌的人物具有了有才、有礼、有能、有德。欣赏。才,在于诗行来显;礼有第三段予以凸出;能,是指第二段第一行的“等”;而德是体现在第四段的忍让与幽默。
我原来考虑评论的题目是,男人,是好大的一棵树,而树下,应该是那个正在乘凉的女人,这也是诗歌所凸显出来的爱情之意,在现实中非常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能量,来对世俗的沉重进行缓冲,于是诗歌的主题有了,它就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该如何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和过好自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