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闯荡人生,失意、挫折和打击常常如影随行,是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冲出困境的动力。有位令我没齿难忘的伯乐,关键时刻一言九鼎,为我开启了幸运之门,但我至今对他都没有任何表示,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当面说过。
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受困于生计,直到年近四十才开始写作,从没想过要靠这门“手艺”去改善生存环境,只是如实记录下人生道路上的一些感悟。1987年我加入了河南省作协,同年获得市总工会颁发的自学成才奖,继而被厂党委宣传部招聘为文艺编辑。1990年,因创作成果颇丰,我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 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五年之后,在我五十岁生日之时,收到了中国作协批准我入会的通知,实现了攀登创作新高度的目标。
1993年初,洛阳市职称评定的政策和标准陆续出台,出版系列的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由组织上选派的专家们组成了评审委员会。而出版系列中级职称资格的认定,更是严格到了苛求的地步,申报者除了必须满足本科学历、工作年限的杠杠,至少还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当时,虽然我被洛阳轴承集团党委宣传部招聘为编辑已有六年之久,但学历仅为初中毕业,职称就像一座无法企及的空中楼阁,我连“望梅止渴”的想头都不敢有。
在这一年春天召开的市政协会上,时任洛阳市农工民主党副主委的王华莹女士,和另外两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一个议案,对某些工作成绩显著而又不具备高等学历的人才,建议破格评定职称。市领导对这件提案非常重视,研究后决定予以采纳,并制定了《关于对自学成才人员认定和使用的意见》,于1993年10月2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经委、市科委、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和市总工会联合签署了洛市工字(1993)57号文件,要求各有关部门遵照执行。
该文件第二条规定:“凡获得市级自学成才奖的职工在申报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均不受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工资等级以及职数和企业性质的限制。通过自学,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已分别达到初、中级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均可破格申报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并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这一喜讯真好比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为我这个“土八路”拉开了那枚原本关死的门栓。幸运的是,我正好赶上市里首批申办职称的工作,领到一式四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能够申报出版系列的“助理编辑”了。申报表先经厂宣传部领导核准签章,再由负责这项工作的副厂长复审签名,加盖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公章,最后送往市职称评审办公室审批。
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身穿一件旧军装、身背鼓鼓囊囊的黑色拉链包,冒着小雨骑了半个小时自行车,火急火燎敲响了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的门。一位身材敦厚、满脸笑意的中年人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来送职称评审材料,事后得知他就是洛阳市地方史志办的科长来学斋,也是职称评审委员中最年轻的中级评委之一。
来先生把我从拉链包里取出来的申报材料和一叠获奖证书浏览了一遍,又把我这副黝黑干瘦的尊容打量了一阵之后,将信将疑地问:“你就是冷慰怀?”
那天下午,我骑自行车淋着小雨跑了十几里,一路上总担心下班前赶不上,所以进门时湿淋淋的头发还滴着水珠。也许是我衣着不整的狼狈样子,与申报表里发表了若干作品的“作家”形象相去甚远,所以我的回答也略显迟疑:“是啊,这事儿还会有人冒充……”
停了几秒钟,他又仔细把申报表上“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登记”一页的内容看了一遍,忽然脱口而出:“你要这助理编辑做啥嘛,咋不直接申报中级职称一步到位?”
“直接申报中级?一步到位?”我不无惊讶地反问,“就这都已经破格了,要不是市里下了个57号文件,那轮得到我评职称啊!”
“既然破格,就干脆一破到底嘛。你听我的!回去把表格重新填报好抓紧送来,还跟得上今年的评审。”来先生语调很轻松地一边说,一边把摊在桌上的材料和获奖证书往包里装。
如果是别人听了这番话,可能会连连道谢,立马按照指点重新报送材料,可我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面露难色:“部里同意我申报职称,已经高看我一眼了,如果得寸又进尺,我也张不开这嘴;申报表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多余;再说,还有两个公章,也不是那么容易盖上去的呀!”
其实,我并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担心“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来先生看出了我的顾虑,他一挥手不容争辩地说:
2018年5月16日于道北西晒屋
﹉﹉﹉﹉﹉﹉﹉﹉﹉﹉﹉﹉﹉﹉﹉
来学斋入选全国地方志系统“十佳”
2010年12月17日,每五年一度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并为获奖者颁奖。
报上刊载的来学斋先生事迹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