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xiangbo.me/185230/classic.aspx?parent=688278&from=groupmessage
英雄不容亵渎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刮起一股所谓的“反思”潮,就是对许多闻名于世的英雄提出质疑,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烈士邱少云,一时间怀疑的声音,甚至是恶搞的言论在网上泛滥,严重地冲击着对传统美德的宣传,也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恶劣影响,拨云见日以正视听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描述了他英勇就义的过程,1952年10月12日,我军突击部队在拂晓时分潜伏到离敌人阵地仅几十米远的山坳里,等待黄昏时发起攻击,敌军不停地发射燃烧弹进行“火力警戒”,不幸的是一枚炮弹落在了邱少云身边并点燃了他的棉衣,可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始终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直至牺牲。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成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模范。
质疑者主要提出两点疑问:一是邱少云很可能在大火烧身前就已经罹难,课本所写内容不符合事实,二是他的行为明显违背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有虚假报道之嫌。这些疑虑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似是不容辩驳的真理,如果不加以驳斥即会成为扼杀正义的毒瘤。我虽坚信英雄值得赞颂,但也没有反驳歪理邪说的有力证据,今天查阅了几篇深入报道邱少云事迹的文章,彻底打散了所有笼罩在烈士身上的疑云。
这些文章既有邱少云老排长和同班战友们的回忆录,也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它们从不同侧面陈述了更多的真实史料,再现了时光尘封的历史画面。据同时参加潜伏任务的战友证实,邱少云当时作为工兵肩负着剪断铁丝网的任务,所以处于最前沿,身上也只携带着钳子,而没有武器,当他的衣服燃起大火时还微微侧过头来看了看其他战友。战斗结束后,他的遗体被转移到后方,其全身唯有双手没有烧焦,原因是邱少云在忍受痛苦煎熬时将手深深地插到了土里,这是一个何等惨烈的场面呀!他是活着慷慨赴死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对于人体极限问题,并不值得特意去辩驳,因为人们在一些特殊情势下会激发出“超能力”。记得以前有个报道说,德国一男子开车带5岁的女儿去郊游,意外翻车掉入沟里,当他爬出车子听到孩子在里面啼哭时,情急之下奋力将一顿多重的汽车掀了过来,女儿得救了,而他后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有那么大力气。邱少云之所以能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就在于他为了确保战斗胜利而坚守着克服疼痛的信念,意念是完全可以战胜肉体上的痛楚,正如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用手臂支起炸药包的董存瑞一样千真万确。
戏谑英雄不是简单的开玩笑,而是对文明的亵渎,因为一个民族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树立无数英模让人们敬仰与膜拜,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核心凝聚力,由此才能振奋民心,有效地抵御外辱。当今时代更应呼唤英雄,更应摒弃乱世杂音,越是在危难困苦之时,越是要大力宣扬楷模,才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2020.10.24

读石岩磊君散文《英雄不容亵渎》
文/常原平
社会刮起“反思”潮,
英雄事迹遭恶搞。
传统美德被冲击,
拨云见日很必要。
(邱)少云信念顾大局,
任凭烈火浑身烧。
严守纪律堪模范,
英雄美名撼山摇。
质疑多具迷惑性,
扼杀正义刮阴风。
跟随英雄寻足迹,
还原真相驱疑云。
真实史料圆真相,
尘封时光自正名。
浑身烧焦手插土,
慷慨赴死忍巨痛。
超越极限有先例,
坚守信念“超能力”。
意念胜痛非妄言?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戏谑英雄非玩笑,
亵渎文明不可饶。
呼唤英雄弃杂音,
宣扬楷模扬正道。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