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xiangbo.me/185150/classic.aspx?parent=956020
祈福“重阳”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在与“重阳节”有关的古代诗词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负盛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不仅充分展示了其浓浓的思乡之情,还道出了过节的两大传统习俗:插茱萸和登高,另外在这个时节秋游赏菊也必不可少,三者背后蕴涵的理念既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又可令老年人健康长寿。
茱萸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古人认为它能祛除秋日里的燥邪,所以形成了佩戴茱萸的风俗。其实,老人的燥邪之症不只体现在身体上的不适,而更多的会出现在心理上的烦躁,由于体力的下降,他们越来越容易着急上火,过条马路都会急出一身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吝惜财物便成了大多数上年纪人的通病,舍不得雇人擦玻璃,自己爬板凳打扫卫生结果闪了腰,类似的精打细算比比皆是,结局往往是捡了芝麻丢掉西瓜。解决之道应该是牢记孔子所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凡事想开些,勿要贪得无厌,即会有个平静的好心态,自然就能远离耗费精力的戾气。
人们常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此话不无道理,肥胖不但给腿部骨骼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还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腰椎损伤的病症,所以控制体重应当引起老年人的足够重视,除了管住嘴,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迈开腿,但古人提倡的登高并不太适宜老人,撇开跌倒扭伤等意外风险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爬山有损膝盖,会对人体自身无法再生的半月板造成冲击。目前许多集体活动项目就是很好的健身方法,比如广场舞、太极拳、保健操、集体走等等,不光可以彼此有个照应,还能在热闹里寻到好心情,重拾年轻时的激情活力,这要比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嚼舌头强百倍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句描绘出他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赏菊既是一种爱好,更是一个发见美的过程。名山大川自然壮美,爱琴海、塞班岛当然美不胜收,但人们不可能总有机会或财力去浪迹天涯,而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美,一花一草一木随时都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盛景,春天有欣欣向荣的惊艳,夏季有绿荫满地的惬意,秋日有果实累累的丰盈,冬月有皑皑白雪的洁净,只要始终保持欣赏的目光,便总会有一款美令人怦然心动。愉悦身心的还有许多爱好,例如绘画、习琴、朗诵、侍弄花草、喂养宠物等,好心境就来自这些唾手可得的习惯,老人从中便可找寻到心灵的寄托,不再徒留时光如水的哀叹。
无论是“戒得”带来的好心态,还是健身获得的好心情,或是“花心”开启的好心境,都在提醒老年人要修炼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役、不被他人所左,走过了几十年的沧桑岁月,还有什么值得再执于一念的呢?夕阳无限好,正值黄昏时,年年“重阳”,岁岁安康,才是老人们最大的福分,也是解除在外游子乡愁的良药啊。茱萸虽去病,登高亦强身,若得老人寿,两者皆可抛,在“重阳节”为父母祈福,应该是所有子女最大的心愿吧。
2020.10.22

读石岩磊君散文《祈福“重阳”》
文/常原平
“重阳”王维诗负名,
登高插茱(萸)承传统。
秋游赏菊不可少,
三者蕴含理念深。
茱萸温中有功效,
祛除燥邪风俗成。
戒得勿贪好心态,
远离戾气心自平。
控制体重当牢记,
登高不适老年人。
太极走路广场舞,
健身重拾好心情。
赏菊最能发现美?
寻芳追循陶渊明。
若无机会浪天涯?
身边花草亦盛景?
春光抚媚掠惊艳,
夏日惬意享绿荫。
秋朝硕果品丰盈,
冬月白雪寻洁净。
欣赏目光持始终,
总有一款令心动。
绘画习琴侍花草,
心灵寄托少哀鸣。
“戒得”健身随心走,
修炼一颗平常心。
历经沧桑不执念,
岁岁安康“重阳”庆。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