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
志愿军烈士遗物展观后感
杨延斌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的首战并获大捷的日子,这一天被确定为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今年这一天,又恰逢农历重阳节,是双喜临门。
红色收藏家杨翌梅,退休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驻烟台记者站记者,也是和我同在一个群,并且都生活在山东的北大荒文友。我和她原本陌路,因为感动于她四十多年来倾情于收藏志愿军烈士遗物,搜集整理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帮助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烈魂归故里,为几十位烈士家属找到烈士牺牲的埋葬地,我才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来临之前,专程从济南赶赴烟台,亲临她举办的志愿军烈士遗物展现场参观。
许多报刊媒体和电视台,曾经对杨翌梅这个平凡人干出的不平凡事迹做过全方位宣传。我只说说对杨翌梅大义凛然,把毕生精力和全家工资收入的绝大部分都变成了烈士遗物,尤其对她几十年经受的诸多不易的感受。我相信每一个参观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凭她和丈夫女儿的那点儿低工资收入,哪有玩这些收藏品的资本和闲心?我想,谁要是以价值取向看待杨翌梅的非凡之举,可就屈刹了杨翌梅高尚的本真和热爱志愿军的情怀。你得以大格局大视野,从勿忘先烈,警示教育后代的高度,才能揣摩看懂和理解翌梅对志愿军烈士的真挚情感。
(杨翌梅向作者展示讲解战场移动电话的来历)
有许多的伟大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杨翌梅的所作所为正是一种深埋在平凡中的伟大,更能直戳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若非要追本溯源,翌梅的父亲和公公都是志愿军战士,她还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三十八军的后代,父亲曾经是某个元帅的警卫员。她妈妈曾经挺着怀胎六个月的大肚子为志愿军伤员献血,她姑姑杨荆荣曾经两次随祖国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在演出空隙,积极为志愿军伤员洗衣换药,替志愿军伤员写家书。翌梅自幼受到父母长辈红色基因的熏染。她对志愿军烈士的崇敬爱戴,就是她甘愿倾注毕生情感气力和精力财力,收藏志愿军烈士遗物的原动力。
有一件事儿影响着杨翌梅的一生。她妈妈献血的那位志愿军军官,重返战场前合影时的一句“这辈子你就是我的亲姐姐”,成了一家人讲了一辈子的故事和情感牵挂。那位一定是成为烈士的“弟弟”的一句话,成了杨妈妈一辈子的思念。我猜测,善解人意的杨翌梅,所以能倾四十多年全力,收藏志愿军烈士遗物,成立志愿者团队,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找家,为英烈家属找忠骨,心底一定有一种期许或暗示:说不上哪一天,那个把妈妈当做亲姐姐的志愿军军官的信息,会陡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先看看杨翌梅的展览公告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抗美援朝入朝参战七十周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缅怀先烈,本人在烟台万光古玩城三楼举办‘铭记历史传承未来——杨翌梅红色文物展’,希望朋友们前来捧场,共同学习,交流,本人不胜感激”。看懂公告的潜台词吗?杨翌梅把国家的纪念日当成了自己的事。我去参观绝不只是捧场,是为了教育自己!

(作者和杨翌梅)
我看了翌梅的红色展览公告,心里除了敬佩和感动,还衍生一种五味杂尘的感觉。这么严肃厚重的历史事件,她一个女人家却尽心竭力地做了,令我十分敬佩的同时,我也希望有关政府机构或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或组织,向杨翌梅伸出援助之手,能够给予有力支持或帮助!当我在展览现场看到杨翌梅时,立即想到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杨翌梅的年龄段,正是浓妆艳抹的时期,而我眼前的翌梅却是那种“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类型,她身着半新不旧运动服,虽然一脸阳光却掩饰不住身心的疲惫。她把那些胭脂粉黛钱变成了红色遗产。这个满身是红色基因的杨翌梅,就是和平年代里最可爱的人!
我边听杨翌梅深情讲述曲成山烈士的感人故事,边强忍着泪水,一遍遍拜读曲成山烈士的家书。我被感动得语无伦次:“翌梅你太不平凡也太不容易啦,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社会里的后生,万万不能淡忘那些英烈们!你杨翌梅就是我心目中的伟大!”
红色收藏家杨翌梅永远是我的人生榜样。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杨延斌,笔名水务。1956年2月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街。1990年加入北大荒作家协会。现为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创作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作品曾获《黑龙江日报》征文优秀奖(1987),黑龙江省征文一等奖(1989),山东省杂文奖(1995),《工人日报》优秀文学作品奖(1988 1989), 报告文学《魂归》获北大荒文学特别奖(1991)。散文《老黄》2015年荣获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钓鱼台授奖)。《让人心碎的笑声》同年获全国散文大赛银奖(钓鱼台授奖)。《二月春雨细无声》入选2020《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著有长篇小说《无癌城市》。常态发稿《济南头条》《北京头条》。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