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父母的叮咛
国庆节前母亲的突然去世,这是我们未曾想到的,因为母亲患的是老年痴呆,毕竟不是癌症,可是一切的一切发生的太突然,我们从县城赶回家时,母亲已经走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可说什么都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然而,破屋又遭连夜雨,母亲刚下葬,父亲也病倒了,经诊断是肺气肿复发,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前天我们赶到县医院,父亲正躺在病床上,嘴上戴着氧气罩,吊瓶里的液体顺着导管一滴滴,从青筋毕现的手流进父亲的身体里,嘴里发出呻吟,看到父亲挣扎的表情,我们心里更是锥心的痛。这时一阵寒风钻进我的心里,彻骨的冷。我用双手紧抱着自己的头,责怪自己上半年没有当机立断给父亲做化疗手术。旁边的亲戚和医生都说,那时做化疗未必是正确的,现在只能用氧气罩,边治疗边观察,如果继续恶化,就没有办法,毕竟戴呼吸机很痛苦,对病人也是一种解脱。我听着,想哭,怎么如此突然啊?不,母亲刚走,父亲不会走的,只要父亲身子在动,证明还有醒来的希望!医生,我求求您们,您们一定要帮忙救救我的父亲!我会重谢您们的!父亲总在为我们操心,为我们付出太多,也要让我们有机会孝敬、报答一下他们啊!啊怕是三年两年、一年半载!大家都劝我不要过于伤心,可我还是抑止不住,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他们纷纷走开,顿时不禁回想起父母对我们的叮咛与关爱。
小时候,每天太阳升起,我们兴致勃勃上学的时候,母亲总是不忘叮咛我:“衣服多穿点,注意不要感冒了,别总让我和你伯担心!”父亲则会叮嘱:“上课专心点,学习认真点,不要总是交头接耳。”我对父母的这些嘱咐是有着深刻感受的。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与同桌同学说话,上课时喜欢交头接耳,有时候看到老师出门了,我还会偶尔下座位,有次学校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我又与同学讲话,结果被老师点名批评。当天班主任还找来了父亲,父亲知道我自尊心强,没有当众说我的不是。我倍加责怪班主任老师的小题大做,讲话是我们学生的自由,既不影响老师讲课,又不破坏别人学习,这时父亲严厉地批评道:“你违反了课堂纪律,知道不?”接着他还说:“老师上课给大家传授知识,作为学生你只能认真听讲、记笔记,不能交头接耳,更不能讲话,眼睛要看着老师,甚至低头看书都不行,因为那是对老师的起码尊重!”从此,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随意与同学讲话了。出社会后,父亲也多次教导我,一个人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别人。
我做事一向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每次出门前,母亲总是叮咛:“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需要带上的东西是否都带上了?每天记得按时作息,尤其是早餐不能不吃。”因为他们知道我喜欢睡懒觉,一般早上起床就是七八点,为了怕上学或上班迟到,难免匆匆忙忙,不是忘记了带包就是忘了带钥匙或手机,好几次都是他们把皮包送到我们学校或单位的,甚至有时候还为我送早餐。
五年前的一次出门,母亲看我行色匆匆的,又叮咛我路上骑车慢点,我觉得她的担心是多余的,立马反问:“您什么时候发现我骑车受伤了啥?”结果那次偏偏在路上由于骑车速度快,导致车跑边,我的左脚受了伤,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才好转。
父母总是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话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我们摔倒了,母亲会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当我们犯错了,父亲会开导说:“吃一堑长一智,知错能改仍是一名好同志!”当我们生病了,母亲会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思想积极向上,主动接受治疗,然后战胜病魔,你就是好样的。”每当我们为事业不顺、收入不丰而烦恼时,母亲总是劝我们:“知足者常乐!”父亲则用名言激励我们:“有志者,事竟成!”每当我们为工作和生活忙忙碌碌,甚至疲于奔命时,父亲会说:“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每当我们为友情、爱情的不协调伤脑筋时,母亲会说:“有缘无缘,一切随缘。”父亲则会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太小气,要主动包容妻子,也是给孩子制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做一个好榜样!”
父母的叮咛永远是那样慈祥而富有正能量,有的提醒,有的是激励,有的是安慰,有的是教导,好比是及时雨,也好比是锦囊妙计......四十多年,许多从父母口里说出的话都从我的脑子里被排出来,想起来真是对不起他们,现在母亲已走,父亲身体也很不好,再也难以听到如此美妙而真诚管用的语言了。
有人说最大的行孝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可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近几年,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父亲也有肺气肿,可他们仍不忘记叮咛我们。每当他们又叫我们多添衣裳、吃早餐、多运动时,我们总是嫌他们罗嗦,居然有时候还会没好气地回答:“您们自己身体不好,注意保重自己就是了,我们不用您们操心,也不是小孩子!”有一次父亲听说我因为不请假而跑到学校摄影而被领导批评,便教我学会低调做人,不要以为自己写了一些豆腐块,就可以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父亲虽然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但我不想他干涉我的工作,便立马反驳:“您老人家就省点心好不,我在单位工作二三十年,与人打交道,还用您来管不成?”父亲知道我好胜心强,没有当场与我讲道理,而是跑到单位领导面前说好话,让领导对我多包涵、多关照!
更让我们后悔的是,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后,经常会往外跑。有几次我在家里照料她,刚等我到厨房盛饭时,母亲一个人却跑到小区外面的公路上了,我拉她回来,母亲却发脾气,不免我又开始说气话:“您这老娘,也真是的,自己身体不好,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啥,为什么要果磨人呢?”邻居看我态度不好,便劝我对待父母要有耐心一点,可我觉得他们没有亲身经历,不知道孝敬老年痴呆老人的体验。
还有一次父亲在我女儿面前透露,想学会在手机上玩游戏,我本准备给他购买一部新手机,可他听说新手机要1000多元,而且每个月话费就要好几十,坚决不同意,说那是浪费钱财,而且表情显得很愤怒,顿时我立马回应:“您想上网,就必须投资呀!又想羊儿好,又想羊儿不吃草,这年代哪有这好的差事?长年这种思想,难怪你总是果穷!”
杀身难报父母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并帮助我们成家立业,没有父母,哪有我们的今天?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吃饭、走路、上学、读书,从来没嫌弃我们笨,十遍百遍教,也不会觉得厌烦。可父母老了,我们却一问就烦。有时候嫌弃他们罗嗦,有时候责怪他们事多,甚至有时候还埋怨他们无能。相比而言,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心寒呀?
不让父母伤心,是一个人最高的教养,可我们做得如何呢?记得父亲和母亲到老年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爱叹气。我们都责怪他们不会想,思想不开朗,其实我们哪里知道,他们叹气基本成了一种习惯,正如母亲所说:“叹气也是一种释放,可以缓解情绪,放松心情,减轻压力。”而且人到老年,气血不顺畅,都或多或少爱叹气,为什么我们就不懂得换位思考呢?我们在身体或工作、家庭方面,有一点点的不如意,我们便会像一个没长大的巨婴,毫不保留向他们倾诉,而他们已年老,人脉和经济等方面资源匮乏,想帮助我们,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这不是助长他们操心吗?不叹气才怪!
父母的叮咛教导是这个世间上最美的语言!想着想着,眼角不禁红了起来,我想对已故的母亲和病中的父亲说:“父亲母亲,请您们放心,我会听您们的话,做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愿母亲在天堂安心,愿父亲这次能够转危为安!
本名王剑,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 东晚报》《湖北党员生活》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