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乡村趣事(之十六)
刘兰福
八十年代随着《少林寺》《霍元甲》的上映,特别是以金庸为代表的系列武侠小说的热销,在内地民间掀起了一场经久不衰的武术热,作品中的人物诸如郭靖黄蓉段誉乔峰等深入人心,他们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无一不被年轻人模仿。有一小伙子订婚后第一次去准岳父家,见到准岳父后也像作品中人物那样马上抱拳施礼:岳父大人在上,小婿这厢有礼了,小婿才疏学浅,少不更事,礼法不周之处还望岳父大人海涵并指点一二,小婿定感激不尽,没齿难忘;敢问岳父大人仙乡何处,贵庚几何?年轻人一气呵成,连珠炮似的砸向准岳父。准岳父懵圈了,庄稼人哪里知道“贵庚”是什么意思啊!气氛一时非常尴尬。他对象急了,吼道,还会说人话不?啥仙乡啊,娶人家的闺女,连庄名都不知道吗?就是和你家挨着的小王庄;还贵庚几何,俺爹七十二了,行了不?这会儿准岳父也反应过来了,赶忙回了一句,贤婿不必多礼,请贤婿落座谈话!呵呵,一家子能拍电视剧了。
六七十年代的干部工人时兴接班,也就是老子去世或者退休后可由他的子女顶替他的工作。虽然七七年恢复了高考,但是四年上下来,也就进入到八十年代了,头几届的大学生数量也不是很多,所以接班顶替又持续了好几年才终止。乡供销社的通讯员就是搭最后一班车接班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没有上完高中,才十六七岁,人也很勤快,就是刚进入单位工作,有点不太适应。这天上级单位来了电话,他作记录。通知下完后人家照例问他贵姓,在机关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样一是客气,二是确定接通知的人是谁,出了差错好便于核对。接电话的人一般都这样回复,免贵姓李或者姓王,然后报上名字。他是第一次接通知,当人家问他贵姓时,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情急之中回答到,不贵姓,不贵姓,我叫李刚……
那年乡政府换届,县里派来了一位女副乡长,同时从乡里提拔了一个副乡长,但女副乡长排名在前,分管的口也要好一点。接风宴上,那位从乡里提拔的副乡长看着刚上来的烧鸡,对众人说,你们知道烧鸡的哪个部位最好吃吗?反正我是最爱吃鸡胸脯和鸡大腿的,说着瞄了一眼女副乡长,赵乡长你说是不是?女副乡长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爱吃鸡大腿鸡胸脯,这话没毛病,问题是在这种场合意味深长地对着女同志说出来,明显地带有揩油讨便宜的意思。女副乡长想发作,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毕竟这话从字面上没有什么毛病。其他人也听出了弦外之音,也阴阳怪气的跟着插科打诨。八十年代的乡村就是这个样子,总有些油腻男以低级趣味为乐,把低俗当作豪放或不拘小节,借着酒意耍流氓,你对他还无可奈何。这样看来古代的“男女不同席”的风俗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场面一度非常尴尬,终于作风泼辣,且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妇联主任大妈叔可忍婶不可忍了:吃你奶奶个腿!一言出来,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作者 刘兰福,现在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