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川:心中的秋色
最美的塔川,应该是它的秋色。
我是早春时节到的塔川。在自由而闲散地走过其长街短巷、田间山谷之后,在听说其最美的景致是它的秋色之后,很自然想起了一句话:旅行不仅在于去哪儿,更在于什么时间去。究竟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这句话的,早已经不记得了,但此时此刻感到这句话太正确不过了。
说句实话,塔川的春色也很美丽。几十幢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在一抹的绿色之中,古朴而充满和谐;一条溪流依山直下,潺潺穿过村中,清新而富有灵气;田野里铺着满满的嫩绿毯子,展示着新春的生机与活力;街巷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无论是游客还是村民,不时传来鸟儿的歌唱,偶尔会有说话声、笑声飞出高墙……
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想着它最美的时刻,在脑海里想象着它秋色的样子。“万美之中秋为最”!村子里的文字、图片是这样介绍的,文字生动,图片美丽;一户正在办事情的人家其主人也是这样告知的,主动、热情而友好;遇到的摄影人、写生者更是这样推介的,夸赞的时候表现得仍然很激动。于是我又在村子里重新走了一遍,一边走一边尽情想象着秋色之美。可见宣传的力量之大,舆论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看不到的、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人啊,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村口的“古树参天”,斑驳粗壮的树身,都需数人才能合抱。樟树依然绿着,散发着独特的香味;榧树也依然绿着,但是结满了椭圆形的香榧果;枫树的叶子有的开始泛红了,红得爽朗、明亮,耀眼,多数叶子还处在黄红的过渡期。水口庙罩在高大的乌桕树下,台阶上红叶零星散落,像似一张百年前的乐谱,虽然没有老僧打扫,倒也透着几分禅意。走过“溪绕前屋”,眼前浮现一幅画面:清澈的溪水倒映着高墙和墙头上挂满红叶的乌桕枝丫,水面上躺着几枚红叶,树与水在静静地对话。敬修堂、积余堂墙里墙外的红叶,在远处吹来的山风舞动下,温柔拂着高大、古旧而精美的石雕门罩,略带伤感地诉说着古屋的前世今生,让人感慨万千。“竹山莺啼”仍以幽篁为主调,其间红叶点点,绿的透亮,红的柔媚,不知到底是谁装饰了谁?田野里的作物和杂草都是丰收的姿态,极力展示着各自的黄,阳光下令人炫目。站在观景点,望着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所倚的山丘,脑海里呈现出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景象。红黄绿的糅杂,背衬着蓝天白云,给村子增添了独有的韵味。最令我瞩目的,是那一棵棵遗世独立的乌桕树,或在田野里,或在小路边,或在山坡上,虽然高矮、粗壮、形态各异,绿黄红叶转换层次各不相同,但都带有几分孤傲,都绚烂如画,热烈如诗。
完全陶醉在想象的美丽之中,虽然有些荒谬,心中却充满了幸福。很惊讶自己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而且深为自己想象出来的一幅幅画面所感动,所诱惑。看来还真得找时间在秋季再来一次,看看真实的塔川秋色。当然,真实的无疑会比想象的丰富得多,美丽得多!

吕家立,笔名:下午茶。六旬老者,务过农,做过工,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写了大半辈子公文。喜欢写作,著有散文集《窗外的风景》、诗集《心灵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