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马鞍山
文/朱顺泉
早在孩提时就常听前辈说,距江西省赣州市约八十公里的安远县双芫乡境内的马鞍山,不但有神奇的印心池、美丽的天井泉,而且还是安远北部较早有人定居的地方。因此有“先有马鞍山上龙凤堂,后有金龟背上赣州府”之说。自此,马鞍山就成了人们魂牵梦萦之地。
据传,唐末一周姓人家,自湖北扶风漂迁至此。该公生有四子,其中四子周元标,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年方二十高中状元。一日,邂逅来马鞍山龙凤佛堂进香的于都固县(今于都梓山)刘石龙。二人同生一年,且性情相投,遂结老庚。交往中,周元标发现刘石龙有经商之才,于是,提议刘石龙作生意。刘石龙没本钱,周元标先将自家生产的宣纸赊给刘石龙,并陪他到外地销售,为尽快出手,每到一地,周元标就当场用宣纸书文作画。获得当地和来往秀才、学子们咂咂称赞。周元标说:“他殿试时用的就是现在的宣纸”。于是乎,刘石龙名声大噪,经营的宣纸成为抢手货,供不应求。不几年,刘石龙便富甲一方。这时,周元标又鼓励他不能局限走村串户做买卖,应该有更大的发展。一年中秋,刘石龙在周元标家赏月后,二人信步踱到龙凤佛堂。刘石龙敬香摇签,默述夙愿,遂得一签。签中语:“君须往南走,金龟逆流上。十年风雨路,一朝成财相”。周元标看后,翌日便携刘石龙到赣州市赣县请大名鼎鼎的风水大师杨九品,择地从商。杨九品不愧是大师,根据签书,几经选址,发现虔州(今赣州)地形恰似乌龟逆水前行。而刘石龙的家去虔州也正好为南。于是,刘石龙便在虔州开铺经商。十年后,刘石龙果然家业兴旺,拥有店铺近百家,开建起虔州北门,南门和西门,自成一市。
今年仲春,终于有幸相邀几位好友,结伴前往马鞍山,以了却数十载的思念之愿。乘车从双芫乡政府驻地出发,五分钟后,便来到了锦绣湖,然后乘船开始马鞍山之行。
早晨的锦绣湖恬静安祥,不时从两岸密林中传来的欢的愉鸟鸣声,传空旷的湖面平添了几分情趣,而偶尔几只早起的水鸟倏地划过翡翠般的湖面所泛起的阵阵涟漪,更让人产生一种麻酥酥、甜颤颤的感觉。船至湖心,太阳猛地窜上对岸的峰峦,霎时,万道霞光倾泻湖面折射出璀璨眩目的华光,如一堆滚动的五彩奇珍。正当大家咂舌惊叹之余,前面不远的森林中,忽然飞出一群白鹭,只见他们上下翻飞,相互追遂。时尔用细长的双腿划破湖面,搅起粼粼波光;时而抖动翅膀贴着水面疾速而驶。宛若一群淘气的顽童。
“看,那是什么?”正当大家陶醉在两岸群峰青翠欲滴的倒影时,耳旁一声惊呼,将我从遐想中拉回,顺着大家的目光,只见前方湖边突兀出一巨石,那一层层叠起的页岩,犹如放在那里的一摞书籍。见我们惊愕,向导告诉说:那是“经书岩”。他说:“先前这里有一妖魔,时常在四处作祟,祸害百姓。深受其害的百姓于是到前面马鞍山上请在那坐坛的众佛祖为他们除害,听了百姓的叙述,众佛十分义愤,连夜下山联手擒魔。捉住后,为防妖魔逃脱,众佛祖用具有法力的经书将妖魔压在这里,使其永不翻身。”从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四季平安。
下了船,循溪而进,约十分钟,我们走进一个清凉世界。丛丛密篁修竹颌首静坐,簇簇野花异草舒臂摇曳。两旁如盖的乔木,将娇阳谢绝在外,偶尔从叶缝中漏下的点点阳光洒在清澈见底的溪里,不时漾起层层诱人的波光。掬一口,清冽甘甜。而不时拂来的阵阵野花异草的芳香让人酣醉其间。向导告诉我们:这里叫摇钱迳。当年去马鞍山龙凤堂拜佛的善男信女都经这里上山,据说,该山山神为倡导百姓积德行善,秉性憨厚。每遇去马鞍山龙凤堂进香的好人,便化成人身,站在一棵古樟下,对他(她)说:善信人,揺摇这棵树吧。一摇,树上便掉下些钱来,正好用于购置香烛、冥钱等拜佛之品,摇钱迳由此而来。
品着美好的传说,欣赏沿溪的漪漪风光。不觉间,我们来到一个直径四米,形为正圆的水潭边。这就是印心池。印心池三面岩壁:正面白絮般的溪水依黑坳坳的岩壁飘然而下,旁边一棵生机勃勃的古树伫立其旁。该树距地面三米处,斜生一枝,绿叶成团,其状好似一位执佛诵经的仙童。池的右侧是扇岩壁,壁面平整、光滑,又称石镜。相传,每位想上山拜佛修炼者都须经过印心池的验证:首先,来者跪在池的左侧,面朝对面石镜,静跪三天三夜,时辰一到,其人的心地,佛缘等等,一一显现在石镜上。然后守在旁边的仙童根据石镜中的情况如实报知山上众佛。缘者成为佛祖弟子;恶者,劝其在印心池静心忏悔,洗刷罪孽。后来,不少青年男女也一对对相约来到这里,面对石镜印证各自真心相爱的诚心。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毗邻的赣县、于都、信丰到这里印证心迹、改邪归正的人络绎不绝。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当年的仙童虽化做长青不老的古树,但依旧静立在侧。面对石镜,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滋生出:“有错必改,老实做人”的心绪来。
沿溪而上,不时有山鸡、野兔之类的珍禽异兽疾飞而过,而几只石蛙竞旁若无人地在溪边的石丛中尽情表现它浑厚低沉的噪音。距天井泉尚有百米,但飞瀑入潭的轰然声已经入耳。天井泉高约六十米,昂见而视,只见一条硕大的白练自上而下飞泻而下,沿途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玉珠,尔后轰然入底。这时透过水帘,可见一石洞,其洞深不见底,人称石龙洞。传说该龙自赣江慕名来到马鞍山,恳请佛祖点化,佛祖念其心诚,可是收为门徒,因龙喜水,故佛祖在天井泉底造一洞穴,从此该龙每天跪在洞口,面朝对面山上的佛堂,随佛祖们诵经念佛。百年后,该龙终于修成正果。因它长居石洞,后来人们便称它为石龙。
松涛阵阵,山风轻拂。飞瀑腾起的水气,形成袅袅雾岚,在阳光下形成一道七彩光环,云蒸霞蔚,扣人心弦。来到飞瀑源头,一个天然石井呈现眼前。井的直径约1、5米,深约2米,形正圆。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此水相传是对面龙凤堂内的佛祖们施了法术的“圣水”,若喝了;长者延年益寿;少者身强力壮;恙者去疾安康。于是,我们不约而同俯首畅饮,泉入肺腑,果然神清气爽,旅途的倦怠顿时云消雾散。
喝了"圣水",我们朝对面的龙凤佛堂走去。当路过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时,我心怦然一动,四面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唯独这片荒地不见一棵乔木,尽是些杂草,或灌木。见我诧异,向导说:“这里就是安远北部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姓周,据传是唐末从湖北扶风举家为避战乱落居于此。”听说后,我们忙拔草铲土,俯首回寻,欲探出一点点蛛丝马迹,然而毕竟时光悠悠,岁月沧桑,最后只得到一腔遗憾和惆怅。
带着疑惑我们来到了山腰上的龙凤佛堂。马鞍山又名龙凤山,所以佛堂即称龙凤佛堂。站在堂前,眼光豁然开朗。举目远眺,峰连嶂叠,群山如黛。环顾四周,但见佛堂的左侧一脉群山起伏有致,犹如一只舒羽欲飞的金凤;而右侧山峰则高耸雄浑,却似一条腾空揽月的苍龙。再看佛堂后面,一座两头上翘,中间微凹的山峰横亘而卧,定神注目,就象是一副巨大的马鞍置放那里,栩栩栩如生,惊诧之余,不禁为大自然的无私恩赐所感动。如今的佛堂是九十年代重建的,面积为40平方。据佛堂管理人员介绍,该佛堂自清朝至今,已十多次被自然和人为所毁。根据周围的残墙断壁,佛堂过去的建筑面积比现在至少大二倍以上。
在佛堂休息室,喝完一杯佛堂管理人员为大伙用天井泉水沏泡的香茶后,起身去暖水湖温泉,行不多远,我们走进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海——宣纸窝。这里是从前姓周人家造纸的地方。在林间竹隙中至今仍可依稀辦出造纸作坊的影子。出了宣纸窝,我们沿溪行进,但见小溪蜿蜒弯曲,怪石嶙峋,向导说:“此溪叫过龙迳,当年上马鞍山拜佛修行的石龙,正是经此上山,故称过龙迳。”
随后,我们来到了暖水湖温泉,温泉坐落在与赣县小坌交界的合头村。据有关部门测定,该温泉不仅流量大,温度高,且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早在百年前村民就用它来烫猪除毛,洗浴疗伤。由于年轮辗转,地表变化,淤泥囤积,河床升高,河水、淤泥已将温泉出水口淹没。尽管如此,在冬季,这里的水温仍有二、三十度,成为附近村民洗衣洗菜的理想去处。说话间,温泉仿佛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时从水底冒出一簇簇、一串串热气泡,好象对人们说:“勿忘我吧,我将造福你们!”
太阳下山了。我们心潮澎湃,不约而同说:马鞍山!我们还会再来!
作者简介:朱顺泉(网名:白水),男,农民,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双芫乡人,喜爱文学,曾在省、地报刋发表过一些散文、诗歌、杂论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