椹仙狐影
作者:栾福广

夏津县森林公园陈公堤上有个古村落叫杨堤,大概因本村原居民为杨姓,村子座落于陈公堤上而得名。黄河故道沙地盐碱地居多,不宜种植农作物,沿途村民历来广植桑麻林木,千年古树连绵百里,尤以古桑树、大白杨居多。杨堤村口大堤上有一颗大杨树,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植,树高百尺,纵入云端,几十里地外都能看到。早晨,树影西到邻村苦水马庄,傍晚,树影斜映东至邻村十里庙。树冠如云遮日遮天,喜鹊、麻雀、乌鸦……各种鸟儿在树上做巢繁衍,俨然成了各种鸟的天堂。过往商贾也以此为地标,尽量赶来此地休憩。大杨树下有个小茶馆,白天,大杨树下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和往来客商喝茶论道,儿童在一边戏嘻玩耍;傍晚,树下乘凉的都是老人,讲一些历史传说、鬼怪故事,大人们会早早把孩子哄到家里睡觉,因为树大招风,即使无风时树叶也哗哗作响,加上大杨树的狐仙诡异传说,煞是阴森恐怖,所以大人们也不会休息太晚,夏秋两季,下了凉风人们也及早回家休息了。

据说,大杨树下有家狐仙居住,狐仙每晚领孩子们出来玩耍,附近村民夜间经常听到狐仙一家戏耍玩闹的声音,但是从来没有人见过一点狐址狗影,这更增加了大杨树的神秘色彩。也有老人说,大杨树已成树仙,特有灵性,因此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有的孩子受了惊吓、老人痨病不愈,无钱医治,婚丧嫁娶,祈福还愿无所不灵,因此,树下常年香火不断。

清末民初,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兵灾、蝗灾、旱灾、水患不断,土豪劣绅借机兼并土地,强取豪夺,民不聊生,人民流离失所,穷人家卖儿卖女,十之有三下关外闯关东求个活路,几乎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大杨树下有户老年夫妇,一对双胞胎女儿,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人见人夸,可惜生不逢时,赶上兵荒马乱的年头,老人已经养不起俩女儿了。眼看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正为孩子的事犯愁,恰好有人前来提亲,说对方是森林公园椹仙村,在卧龙桑下居住,也是正经庄户人家。老人不贪图富贵,为了女儿及早成家,便爽快答应。因为传说卧龙桑也有灵性,树下也有狐仙,人们觉得好奇,纷纷来看热闹。结婚这天,只见迎亲队伍旗幡招展,鼓乐齐鸣,新娘风姿蹁跹、步履婉转上了花轿,人们目送迎亲队伍从大杨树下起轿,一路吹吹打打远去。半路上轿夫觉得轿子越来越沉,明明看着新娘子娇小可人,从来没有抬过这么沉的新媳妇,又不好意思掀开轿帘查看,累得轿夫满头大汗,总觉得事有蹊跷。

到了男方家,迎亲队伍落轿,下来的却是一模一样的两个新娘,这下可把男家人乐坏了,一下娶进门两个俊俏的新媳妇儿。围观的人们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杨堤大杨树的狐仙见男家人好,借机把自己的俩孩子嫁了出去,也有的说是椹仙村的卧龙桑下的狐仙与大杨树下的狐仙成了亲,是俩狐仙成了亲家。

从此,大杨树与椹仙村的狐仙嫁女传说越传越远,人们对黄河故道的古树名木更加敬重爱护,不敢轻易采伐破坏,生怕动了风水灵气妨碍了哪家神仙灵异,给自己带来厄运。可是偏就有不信这门子邪的,县城有户福殷之家姓王,祖上三代生意兴隆,有油坊、面坊、酒坊、木器坊等多家生意,在附近颇有些名气。日伪时期,王家子孙背离了祖训“诚心为本、惜物爱民”的经商之道,又因攀上了县伪长王四金牙这棵大树。平日里强取豪夺,暴利盘剥,与官府勾结鱼肉百姓,发了不少黑心财。几经密谋,王家便勾结官府以大杨树为妖树怪异为名,硬性砍伐,附近村民联合多次阻止无效。因为大杨树太高太粗,砍伐时,那户人家架了云梯,从上而下,一段一段将树伐倒。不知为何,树里渗出来的锯末是红色的,像是血水,好几个伐木工因此吓得一病不起。据说,王家人将杨树做了寿木(棺材),确实发了一笔不义之财。可是没过多久,一天夜里,王家商铺突然起火,将全部作坊烧成灰烬。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烧得十里八乡如同白昼,把杨堤村民南墙都烤烫了,村民纷纷拿着玉米团贴在南墙上,一会儿就烤成了焦黄的熟玉米饼子。从此王家一败涂地、家破人亡。

当地百姓纷纷议论,有的说,这是王家依仗官府、鱼肉百姓遭到老天报应;有的说,大杨树成树仙了,王家砍伐大杨树得罪了树仙,罪有应得;也有的说,是王家把狐仙的家给毁了,是狐仙放了一把天火灭了他一家……不管怎样,大杨树荫护百姓,狐仙一家在此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来因应予保护,谁破坏自然规律,暴殄天物,天怒人怨,必遭天谴。

传说归传说,据知情人讲,关于男方一次娶了两个媳妇的蹊跷事也有更合情合理的说法。因为生活困难杨家抚养两个闺女吃饭也成了问题,嫁俩女儿陪嫁也困难,于是按照双方约定,妹妹就预先偷偷上了轿,人们看见的只是姐姐上轿的情形,所以下轿时人们看到的就是一模一样的两个媳妇了!这在一夫多妻制的旧社会也是无奈之举,据说姊妹相夫教子,和睦相处,一直活到九十多岁。

作者:栾福广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