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山第一宿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自从去年退休后,我还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地出去旅行过,最近听朋友说天津蓟州区的盘山秋景值得慢慢赏玩,于是昨天上午我和爱人便驱车100多公里赶往景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深度游。因为以前我们到过此地,主要景点都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过,所以这次准备避开主干观赏线路,到农家院小住两宿,细细品味“京东第一山”的别样风情。
出高速不久,车子就驶进了蜿蜒曲折的山路,虽然时节已落入深秋,但四周并没有层林尽染的绚烂景观,迎面而来的仍是片片墨绿色的山林,它们似乎在静候着秋风的漂染。远处的层峦叠嶂间飘渺着轻纱般的薄雾,将犬齿奇峰涂成了仙境,也给我们激动的心情抹上了期待意外收获的底色,可昨天的见闻却似乎并无多少新奇之处,但也没有到大失所望的境地。

住宿的地方坐落在盘山东麓,我们中午前就赶到了,这是一处规模不大的小院,两层楼里总共有十几间客房,三张床便占去了房间大部分空间,电视、热水壶之外便无其它电器,最醒目的是每间屋里都摆了个麻将桌,而让我们欣慰的是有免费wifi。卫生间显得十分简陋,马桶没有完全固定,冲水时还摇摇晃晃,好在有24小时热水。居住的整体条件算是一般,可与低廉的房价比照,也称得上是物有所值了。

午饭明显超出了预期,11点半即有服务员大声招呼下去吃饭,在餐厅我们两人独占一桌,7菜1粥2盘主食早已上齐。炒土鸡蛋、凉拌野菜、红烧茄子、辣炒芸豆、酱闷蹄膀等新鲜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小米粥厚稠爽喉,红枣糕和发糕更是松软弹牙。我们开始还担心吃不了要浪费,可一阵风卷残云袭过,除了两个肉菜和主食略有剩余外,其它的都被“光盘”了,两个人不得不出去遛弯消食。

据店家讲,下行2公里便是“北少林寺”,值得一看。午休过后,我们就顺着狭窄的山道一路缓行,沿途还是见到了许多新奇的景色。一簇簇的山楂果悬于枝头,好似串串红灯笼般随风摇曳着,苹果、板栗、酸梨都压弯了枝条,一户人家的墙头上卧着个足有二十斤重的黄金瓜,还有个大南瓜的头窜出了铁栅栏,形成怪异的葫芦造型。路边隔不多远便有卖山货的村民,简易的摊位上摆满了酸枣、红果片、野菜干、鲜板栗、干松茸等等,摊主并不叫卖,只是耐心地等着顾客主动来询价,仿佛她们并不缺少买主,抑或是在静候着有缘人。

而我们很快就与“北少林”结缘了。这处寺庙始建于魏晋时期,原名为法兴寺,元朝时更名为“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下院之一,明清两朝香火甚旺,可惜的是抗战期间所有庙宇悉数被毁。2009年开始修复,目前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建筑已修葺一新。我们到时现场仍是一派施工景象,而前来参观的游人已络绎不绝。高大巍峨的殿宇给人以威严之感,金碧辉煌的佛像叫人心生膜拜之意,也许正是庄重的青灯古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佛法的威仪,信男信女们在此就能洗心革面吧,而我等俗世之人也可透过肃穆的氛围经受敬天礼地的熏陶。

大概所谓的虔诚就是历经沧桑后的敬畏之心,知道了头上三尺有神明,晓得了因果相连福祸相依,不再妄自尊大,不再顽固不化,没有了不可一世的妄想,没有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唯有云淡风轻的淡泊,唯有与人为善的安详。我不信鬼神,没有宗教信仰,可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早已开示自己,心宽便是坦途,心安就是菩提,一路的风景不过是外物在心扉中投下的光影,日升则彤,日落即朦。回顾昨日的所见所闻,尽管没有喜出望外的惊奇,可平淡中也不乏小情趣,便又期待着今天的行程会有新的确幸。
2020.9.27

读石岩磊君散文《盘山第一宿》
文/常原平
图/来自网络
蓟州盘山赏秋景,
农家小院品风情。
虽无惊喜新奇处?
亦无失落坏心境。
客床房间占主角,
屋内皆配麻将桌。
居住条件堪一般,
物有所值价低廉。
午饭明显超预期,
新鲜菜肴散香气。
粥稠发糕更松软,
“光盘”遛弯减负重。
狭窄山道一路行,
山楂悬枝似灯笼?
山货琳琅摊位滿,
村民静候有缘人。
很快结缘“北少林”,
明清两朝香火盛。
抗战庙宇悉数毁,
修葺一新游客众。
高峨殿宇呈威严,
青灯古佛威仪展。
洗心革面信男女?
等俗世人氛围染。
敬畏之心示虔诚,
头上三尺有神明。
福祸相依因果连,
云淡风轻淡泊心。
与人为善享安祥,
心宽心安菩提景。
平淡不乏小情趣,
今日收获或更丰?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