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 韵 》
易 之 中
什么是诗韵?诗韵由气韵与押韵两部分组成。气韵属于“诗意”的范围。押韵属于“诗律”的范围。诗韵就是诗的韵味。对于诗韵的贡献,主要是以气韵为主,押韵的作用或者只是约佔10%。押韵只是起到配合的作用。有的诗并没有押韵,但由于有气韵,所以也有诗韵。也可以让读者享受读诗的韵味。
文说理,诗抒情。文要有道理,诗要有韵味。什么是诗?如果无韵味的,可能不是诗,可能是文。而诗的韵味,又是来自于诗的气韵。
女人如诗!真正有魅力的女人,让男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她的胸脯,第二眼看到的是她的胸怀。胸脯是色味,胸怀是韵味。谢赫在评价中国画的品味高低时,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品味,是可以互通互鉴的。我们也可以把“气韵生动”放在品诗中的第一位。“气韵生动”者,好画也!同理,“气韵生动”者,好诗也!
如何去理解“气韵生动”的含义?气者就是“气势”!韵者就是“韵味”!不提倡把“释义”搞得太神秘化。太过玄虚化。为什么写诗时要倡导写“气韵生动”的诗呢?因为“气势”可以感人,因为“韵味”可以动人。而“成功诗”的标志,就是感人动人。
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就是“气韵生动”的典型案例。“人比黄花瘦”!读起来很有气势。比喻得很有气势,定性得很有气势。用气势磅礴来赞美之也并不过份。而且,这种比喻很有深意,很有内涵,很有韵味。该诗句是比喻一个女子因相思苦恋而茶饭不思而烦心失眠,从而日渐憔悴消瘦。仅仅是一句“人比黄花瘦”,就让诗充滿了诗意与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气韵生动”的典型案例。长久与千里,气势磅礴。时间的长度,空间的宽度,让人感到“气势迫人”,“气势雄伟”。大手笔!大气魄!而“千里共婵娟”则含义丰富,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起来:但愿相互思念的人能天长地久。相互思念的人,那怕远隔千里,也可通过月亮洒落大地的清辉传递思念。读之吟之,让人叹为观止。真是妙品也、神品也、逸品也!
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诗句,不但豪气冲天,具有居高临下的俯冲之气势,而且,韵味十足,气韵无穷。壮观的瀑布从高处飞流直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天呐!这是何等的气势!这是何等的想象!这是何等的印象!简直就是诗韵绕梁三月,诗音悦耳不绝。
诗的气韵,可以通过“白描”与“叙述”产生之,例如《雨巷》中的“悠长、悠长”,“惆怅、惆怅”。但用比喻,用借代,用双关,用夸张等手法而产生的韵味,似乎就更有內涵,更为深远,更能回味无穷。例如,《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的背影,就深深地充满着诗意的韵味。
气可以生韵,韵可以动气。气韵生动才能成就诗韵。写诗要有诗韵。这是写诗的核心。诗要有韵味,才能感人动人,才能得到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