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里的心机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自从有了电子书以及可以网上阅读以来,我便很少去逛书店,家里书橱的门已许久没有打开过,里面的图书都蒙上了一层灰尘,尤其是用蓝色盒子装着的“四大名著”,上面的尘土格外醒目,似乎在隐隐地发出被遗弃的幽怨。其实我最近经常搜寻有关它们的评议,时时能从中挖掘出新的话题,比如,四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吗?思来想去,我忽然觉得还真的有一个相通之处,即都在极力展示人们的心机。
《西游记》叙说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取得真经,其间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故事最为精彩,这些看似是神仙打架般的虚幻传奇,实质上不过是人间玩心眼的翻版。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三打白骨精,或是骗取芭蕉扇,都是人情世故在魔界天国的再现,无非是换些牛鬼蛇神的脸面而已,其中的勾心斗角之争丝毫不逊于凡间。孙悟空能打则打、打不过就搬救兵的套路,不就是一个小官僚的现实写真吗?
《三国演义》肯定是对历史的再创作,但“媚俗”定是其一条基本遵循,因为只有迎合了读者的口味才会大行其道,于是罗贯中刻意要褒扬刘皇叔、神话诸葛亮,要对那些枉费心机的伎俩浓墨重彩,于是有了曹操杀友吕伯奢,有了刘备摔阿斗,有了孔明舌战群儒,有了关羽败走麦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善与恶,可哪一桩事件没有暗含殚精竭虑的苦心呢?成者为王败者寇是不变的历史留声,仁与礼只是包裹目的的画皮罢了。
《水浒》整本书在突出一个“义”字,宋江成了水泊梁山的寨主后,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而108将真的是除暴安良的仁义之师吗?且不说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也不谈寻衅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仅所谓的逼上梁山完全就是个假命题,山上聚集的好汉大多是避难而来,更有卢俊义、关胜等人是在这些英雄的诱导下被迫上山的,哪有什么大义可言?难怪最终会全军覆没。

一部《红楼梦》写尽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豪宅里的男女私情成了博人眼球的亮点,而缠绵悱恻的恩恩怨怨中少不了“宫斗剧”,贾宝玉的桀骜不驯与对女性的无限怜惜,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与敏感多疑,薛宝钗的稳重平和与圆滑隐忍,以及其他众多脾气秉性各异的角色,演绎出千奇百怪的感情纠葛大戏,既有卿卿我我,更有明争暗斗,也有珠联璧合,而最终树倒猢狲散,伴着贾府的衰败颓废,一干人等的情感都化作了云烟随风而逝。
不论是《西游》的“神”,不论是《三国》的“忠”,还是《水浒》的“义”,还是《红楼》的“情”,都是构建在人们缜密的心机之上的,核心无非一个“利”字,如来身边的尊者也会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钱,号称汉家传人的刘备占领蜀地后还是自立为王,称兄道弟的梁山好汉也是帮派林立明争暗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绘就了“大观园”的真实图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江湖才有鱼虾,有了生灵便会有“大鱼吃小鱼”的天规,要想不被吃又想吃饱吃好,就只能挖空心思去战斗了。
我掸了掸“四大名著”上的灰土,一股呛鼻子的味道令我连打几个喷嚏,似乎不是腾起的尘烟所致,而是书中散发出的陈腐气息引起的,可这又分明是人间最常见的气味。名与利会在久泡后形成恶臭,但人们仍会趋之若鹜,因为人类就如同瓜果一般,需要有机肥的滋养,彼此间炫耀着花枝,攀比着向上窜升,全然忘了脚下的龌龊,唯有出人头地者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唯有独霸一方者有了炫耀的资本。于是我就有些怅然若失,不知这些名著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启迪,就懒得去擦拭它们,任由其尘封在书橱里了。
2020.9.25

读石岩磊君散文《“四大名著”里的心机》
文/常原平
图/来自网络
自从网上可阅读,
书橱图书少光顾。
“四大名著”发幽怨,
似悟共性相通处?
《西游》故事最精彩,
神仙打架传幻奇。
人玩心眼是本质,
宫僚心态恰比喻。
《三国》“媚俗”贯始终?
诠释善恶含苦心。
成者为王败者寇,
包裹画皮史留声。
《水浒》全书突出“义”,
逼上梁山假命题?
避难被迫奢谈义?
全军覆没早定局。
家族兴衰《红楼》著,
秉性各异角色入。
最终树倒猢狲散,
情感云烟随风走。
神忠义情“构”心机?
核心无非一个“利”。
追逐利益防被欺,
挖空心思当必须。
书中似散陈腐气?
久泡名利厌倦弃。
名著启迪怅(然)若失?
任其尘封不足虑。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购物联系人:方立新(13686445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