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悠”忽悠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中,张召忠的出镜率算是比较高的了,他曾主讲过《三十六计古今谈》《海军舰船知识》《情报与战争》,参与了《军情第一线》《军情解码》《周末龙门阵》的制作,还录制了《张召忠说》《局座时评》《局座悄悄话》等音频节目。我以前对他的“局座”称谓大惑不解,今天上网搜过才知道,原来是网友戏称其为“战略忽悠局局长”,联想到“张将军”无所不通的侃侃而谈,以及“雾霾是对美国极光武器的最好防御”等奇谈,便觉得这一外号再合适不过了。
而有趣的是,张召忠对“忽悠局长”之称并不反感,我便有些恍惚了,因为在自己的印象中“忽悠”本不是什么好词,又加上赵本山的小品演绎后,更是被赋予夸夸其谈、吹牛骗人的贬义,可经过无数名人的演绎,它似乎逐渐在向褒义转化,变得不再令人厌恶,倒是多了几分俏皮与亲昵,其中就包括音乐圈的高晓松、古玩行的马未都和文学界的王朔,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忽悠”出了新高度。
由高晓松作词的《同桌的你》于1994年一炮走红,25岁的他也步入了辉煌,开过唱片公司,自编自导过电影,现在又摇身一变为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更匪夷所思的是,他将一个不堪入目的词汇传唱成了经典。2016年,高晓松推出新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面的歌词“诗和远方”成为后来多年的网络流行语,而“苟且”一词也从马虎、敷衍的不良形象跃升为现实生活的代名词,高晓松的“忽悠”之功不可不谓高超。

我非常喜欢看马未都的节目,总能从中学到许多历史典故和文物背后的见识,特别是他制作的百集脱口秀节目《都嘟》更令我受益匪浅,其开场白就叫我脑洞大开:“文明一定趋同,文化必须求异。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社会是锅粥,过了坎还有沟。八卦如同算卦,算卦都是废话。”这话再次印证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定论,而“马爷”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忽悠”也是一种文化。
马未都早年在《青年文学》社工作过,还是王朔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的编辑,后者的代表作非常多,比如《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的千岁寒》《过把瘾就死》等等,电影《顽主》《轮回》《大喘气》《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脱胎于他的小说,他还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王朔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将“京片子”话进行了普及,把方言“忽悠”成了精彩的文学与影视语言。
我的大脑慢慢地有些清醒了,原来无论是张召忠、高晓松,还是马未都、王朔,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海纳百川般的胸怀,不管他人对自己的“忽悠”水平如何评价,始终谦逊地予以接纳,从而不断推动自身能力的提高。看来,“忽悠”更似是个不惧八面来风的不倒翁,总是能在忽忽悠悠中保持定力,这个根便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对自身的苛求,具备了这两点素养,自然即可随心所欲地大肆“忽悠”而不逾矩了。
2020.9.24

读石岩磊君散文《“忽悠”忽悠》
文/常原平
图/来自网络
张公出镜频率高,
《军事频道》名声躁。
网友戏称为“局座”?
侃侃而谈恰正好。
“忽悠”本身非好词?
历经演绎褒义转。
俏皮亲呢多几分?
名人“忽悠”有特点。
《同桌的你》一炮红,
(高)晓松摇身主持人。
不堪之语成精典,
“苟且”一词疯网红?
马老《嘟嘟》学历史,
脑洞大开开場白。
文化求异文明(趋)同,
“忽悠”文化感受真?
王朔小说曾红火,
京腔普及乃特色。
方言“忽悠”成精彩,
代表之作开先河。
名人忽悠特点同,
海纳百川见胸襟。
忽悠之中持定力,
渴求苛求固守根。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购物联系人:方立新(13686445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