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人家》
文/无语 诵/轻舞飞扬

终于有缘,进入四川盆地的南充市嘉陵区。
嘉陵江像一条玉带一样,环绕着崇山峻岭,来到一个叫李渡的优雅小镇,才稍做喘息。江面逐渐宽广,处于表面平静的状态,地势南低北高,平坦的不大平原展现在人们眼前。难得的平地,种植蔬菜瓜果,并且这里交通便利,运送及时又快速,供给小镇群众时,新鲜的还带有晨间露水,娇鲜玉滴的,当然很受欢迎,所以造就这一方比别的村落富裕,经济活跃。这里的青年男女穿着时尚,吃喝讲究,赶得上大城市的人们。江畔边的居民,几十甚至上百年心甘情愿的定居在这里过着安逸的生活。
从小镇去菜坝场上的路,只有六米宽,是在两棵榕树中间穿过,听说这是夫妻树,也不知在这儿生存了多少年,长年累月紧紧挨在一起。为了把这条路取直,只好忍痛割爱,从两树之间穿过,但是它们的根,依然交错生长,还有头顶的枝叶也紧紧挨着,为人们撑起一片很大很宽阔的阴凉地带。从此这条马路上也多了车辆的出入,便利了当地人的交通。

嘉陵江的鱼,早已经听说,是一道极佳的美味。每天清晨,一早捕来的各种鱼,已经分类用大盆装着,盆里的水被一条条鱼挣扎的荡出了盆外。一群人围着那几盆鱼争论着自己的眼力,估着几斤重,这个草鱼有几年,那鲤鱼才新鲜呢。都已经被抓在盆里,还不忘游走于水中,自由自在的表情,鱼之乐,大概只在于水之间吧?直到被某人抓在手中掂量着,鱼儿才开始努力的翻腾几下,再到又被扔入桶里,受了惊吓,才安静下来。带回去再宰杀吧,顾客吃的时候尽量保持鱼新鲜,做出来才会味更美。开餐管的老板说,这一次就挑出了十几斤的草鱼,鲢子鱼,早起的生意就从他开张了。顿时,周围的人们你一条,他几斤的买走了这些话蹦乱跳的鱼,准备中午时,开心吃一顿。老板在忙碌中,度过了这早上。
再游江畔那天,终于忍不住,伸手抓了一条三斤多重的草鱼,来回翻看了一下周身,连片鱼鳞都没掉,但是野生鱼贵了养殖鱼的一倍价格,回去,经不住要挨老年人的叨叨声。当鱼做熟出锅时,六个人,外加一道炒菜,吃了个光盘,连汤汁都用来浇在米饭上吃了时,那种香鲜,余味只剩每个人嘴里发出的一声声:“好吃,真好吃。”“香呢,嘉陵江的鱼味,真是很浓郁的当地味,鲜,嫩,太香了。”老人,孩子,都赞不绝口,鱼吃完了,只把美味留在记忆中。

地处川北之地,最有名的锅盔灌凉粉,是老少皆爱,怎么能不去尝尝?单是那一勺红红辣椒油,就足以勾出舌尖的馋虫,先来一个尝尝,要个微辣。卖家笑了,说道:“一听这话就不是本地人,在这儿,只有少放还是多放之说,辣椒都是一样的,怎么叫微辣还是特别辣,浇点辣油先尝尝香不香,不辣不香啊。”哎,真是入乡随俗,一个锅盔灌凉粉,就吃的舌头发麻,头脸大汗淋淋,却怎么也舍不得手中的饼,喊着“辣,好辣!”却还在一口接一口的把那又麻又辣又香的饼,吃完,一点点也舍不得丢掉,过后又是擦鼻尖的汗水,又是大口的喝水,吐着舌头,才好过些。
站在山坡上,看见绿油油的豌豆苗也着实让人觉得可爱。正月里,还能看到满山遍野的绿,总会让人精神一振,春天终于来了。在那低温潮湿的盆地,只要有一粒种子落在地上,就会长出一棵茁壮的苗,每下一场春雨,就仿佛给植物浇了一次浓浓的肥水一样,苗儿长的又嫩又绿,在微风中欢快的摇摆着身姿。

最喜那豌豆苗,在刚刚迁出一个绿秧秧时,就可以做一道春天最美的菜,――凉拌豌豆尖。只需摘取那一寸顶尖就好,用清水洗净,在开水锅里一烫即可,自然放凉,浇入提前备好的油盐酱醋蒜,再浇上辣油,香油,拌匀,就可吃了。吃上一口,就会有股鲜香的味,仿佛把春天都吃进了嘴里。只有豆鲜,却不见豌豆,但也足以满足了对豌豆夹的想念之情。也可下在面条里,在即将出锅的面里,扔一把嫩绿的豌豆尖,整锅面里都是清新的鲜味,使人味口大开,多吃一碗,不在话下。
豌豆尖,还可以连续掐几次,直到三四茬之后,逐渐变老,变硬,并且开花,结出一个个可人的小豌豆时,人们就会放过碗豆尖,不再去食用,等待豌豆的长大,再去吃嫩碗豆,一点儿也不耽误。

短短的十天,游走在熟悉的山水之间,没事的时侯就去江边看看,听听街上的锣鼓的声音,又在闹元宵了,过了十五,打工族就要离开家乡去远地打工,我们也该回到自己的小家。留下的只是记忆中家乡的美味,那些从小到大都在吃的家常小菜,伴随着一生的记忆。
但是,嘉陵江畔,江水还在不停的流,风景依然美丽,江畔边上住的人家,似乎从未改变脚步,从未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的在江边捕鱼,种菜,种那绿油油,嫩的出水的豌豆苗,和各种应季蔬菜瓜果,不慌不忙的,过着一年四季,着实让人羡慕,欣赏。

【作者简介】郭梅花,笔名,无语,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人,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伊宁市中专学校,喜欢读书,写作,听音乐,唱歌,在浅墨与音符中追求心灵的纯净。还喜欢徒步,旅游。在山清水秀中寻找人生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