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的血脉里奔腾
文应龙
2020年在历史长河里掀起的浪花,注定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困住了整个世界,中国最早经受苦难,中国又最快恢复正常,并不断向世界各地提供援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与尊重。一年来,美国歇斯底里地对中国进行围堵、打压、胁迫、构陷与抹黑,印度也在我边境兴风作浪,但中国稳立船头,破浪前行,向世界释放善意,展现韧性,全世界感受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精神与力量。7月1日,香港国安法生效,持续了一年多的“修例风波”终于走向了尽头,香港的司法从此拨云见日,教育也将回归原点,乱港分子的妖风祸雨即将在维多利亚湾消失。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新冠的肆虐,美国的变态,香港的动荡,不仅没有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没有阻止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更加凝聚了民族情感,坚定了政府信心,展现了国家力量,增强了人民的爱国之心。当前的形势,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如今的中国,是爱国主义思想滋长最肥的土壤。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方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家庭教育的必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从来不是太平盛世的一句口号,一纸宣传,也不是国难当头时的心血来潮,慷慨激昂,它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旋律,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要让爱国主义思想在每一个学生的血脉里不息地奔腾,学校当系统思考,教育需深刻改变。
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国家的命运之中,我们要在学生心中厚植国家情怀。什么是国家?国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繁殖与耕植的家园。国家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与我们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国家的富强,是我们富裕幸福的保障;国家的发展,是我们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遥望叙利亚和阿富汗连绵的战火,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和平的阳光,什么是“没有国,哪有家”。当我们看到新冠病毒在美国肆无忌惮,一二十万人被夺去生命,我们能更真切地感到中国以人为本的国家理念带给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感到生活在中国的幸福与美好。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国家为荣,充分享受国家带给我们的幸福、平安、骄傲与尊严,我们更要思考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将来能为国家贡献什么。
爱国主义思想深埋在历史的河床底下,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好历史,牢记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幅恢弘的画卷,美丽而壮阔;是一本厚重的书籍,辉煌而悲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增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古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影响世界,福及九州的文明,曲曲折折和分分合合的历史进程,也要铭记近代战火带给百姓的苦难,割地赔款留给民族的创伤,仁人志士在血与火交织、生与死相伴的路上寻找光明的足迹与担当。今天的学生不能还躺在青铜器、四大发明、唐诗宋词、万国朝拜那古老的荣誉簿上睡大觉,要记住鸦片对近代中国人的麻醉,坚船利炮带给中华民族的凌辱与灾难,更要记住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华民族历史复兴的铿锵脚步。学生不仅要回望历史,凝视历史,也要融入到历史的大潮中,成为历史的一份子,并不息地开创新的历史。

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与时代同呼吸,我们要引导学生接时代的地气。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不同的内容,战争年代表现为民族危亡时的救亡图存,战火纷飞时的出生入死;和平年代表现为边防哨所旁的顶天立地,灾难来临时的挺身而出,平凡岗位上的建功立业。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我们要提醒学生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筑梦前行。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我们要教育学生肩负使命,承担责任,不负重托。这是一个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我们要告诉学生,只有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不会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颠覆,不会被霸权主义吓倒;才能让“银河号”的耻辱,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伤痛,孟晚舟遭遇司法构陷的冤屈,永久地成为历史,从此不再发生;才能让南海风平浪静,让华为摆脱围堵,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
爱国主义思想不是空洞的说教,我们要告诫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作答。詹天佑学成归国建中国第一条铁路,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回国帮助中国造出第一颗原子弹,钟南山逆行北京武汉与病毒殊死较量,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爱国是为国家强大出力,为民族富强献策,为人民幸福发光发热。是时候该反思我们教育了,功利的思想,短视的行为,让爱国主义大旗蒙上了灰尘。曾几何时,拿高分,考名校,找体面工作,谋求高薪水,成了不少教师的价值取向,成了许多学生的人生目标与追求。于是,几十年来以我国最高学府北大清华为代表的绝大部分优秀毕业生留洋不归,认同并拥抱西方价值,自己得到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可培养他们的祖国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看着他们为他国效力,让自己难受。这是教育的悲哀,民族的伤痛,国家的梦魇!怪谁呀?把责任全推给北大清华显然不公平,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必须厘清,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旗帜鲜明。教育不必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变得高尚,但培养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教育的污点,是教师的失职!
爱国主义思想始终与英雄人物连在一起,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英雄当成偶像。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抬着棺材进军新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驰援武汉,在科技战线默默付出,研发“5G”、天眼、神舟飞船、航母等科技工作者------都是民族的骄傲,英雄的典范。学生的心中,不能只有自己,要有利他利国的思维;学生的眼中,不能只有明星,要有更多的英雄人物成为自己精神的灯塔。崇尚英雄,才会有无穷的动力;学做英雄,才能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爱国主义是我国多民族团结的支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成长之幸,是时代发展之需,是国家强盛之本,是民族凝聚之根。

作者简介:文应龙,男,广东政治教育名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现任东莞海月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