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淼之龙
重读蔡其矫先生来信
万龙生
1979年2月,《诗刊》编辑部组织“诗人海港访问团”(又称“诗歌工作者学习参观团”),是年69岁的艾青担任团长,邹荻帆、雁翼、韦丘为副团长,团员共有20多位诗人,著名诗人蔡其矫也参加了那次活动。他回到福州后,4月17日给我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龙生同志:
旅行一个半月,四月三日回到福州,下个月又将调回北京了。
你的《光荣的岗位》写得虽好,但未免太乐观一些。最好不要歌唱某个人。诗要说心里话,不要为发表而说一些违心的话。嘉陵江的春天,不见得就没有困难吧。我们反对别人粉饰现实,自己也不要这样做。大部分(诗)所以不得人心,就是因为它说假话。我的办法是,不能写的就回避,找一些可以写的。新绝句以后定要再写,活用古典诗词好。祝你向自己的风格前进!
其矫四月十七日
我一向喜欢蔡其矫的诗。文革结束后,居然写信到福建省文联与他联系,向他请教。每次他都非常真诚地及时回信,这是其中的一封。这样的通信,前后维持了约10年之久。说实在的,我寄去请教的那首《光荣的岗位》,而今不但找不到,而且写的是什么“岗位”,又 “歌唱”那个人?已经毫无印象。不过当时中共11届3中全会刚刚于年前12月开过,一种过于“乐观”怕是有的吧?
其矫先生十分坦率,就诗歌创作问题对我直言相劝,我是非常感谢的。他指出当时诗坛的弊端也十分贴切,一语中的。而他的应对策略,与我一贯的处理方式也是不谋而合。我在那写诗动辄得咎的时代,就是远离以回避政治。有诗为证:“我的竖琴三条弦:爱情友谊大自然。”但是,那时我的确有些蠢蠢欲动,写些迎合形势的东西,急于争取发表,竟被其矫先生火眼金睛看穿了。我反躬自省,顿如芒刺在背,知道应该在这条路上刹车了。
我在《我的诗人梦》中写道:“大约1980年代中期,中国诗坛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主义成席卷之势。我不能适应,也不愿跟风,便开始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评论与散文写作,收获多多,文名甚隆。”如今想来,也许与其矫先生的告诫不无关联吧?
其矫先生还说到“新绝句”,这是因为我曾在心中对他曾写过的四行一首的“新绝句”表示喜爱、钦佩,说是这与中国古代的七绝一脉相承。这是他对此的回答。遗憾的是,似乎后来并没有看到他新的“新绝句”佳作问世。我在网上查到霍俊明一篇文章提到蔡氏“新绝句”:
在蔡其矫的诗作中,不为人所关注然而又重要的是他的一些四行短诗。这些四行短诗是极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它类似于古典绝句,凝练而精当,言简却又耐人寻味。他的这些四行短诗多为写景诗,充满清新色彩,留有让人反复回味和阐释的诗意空间。如《玄武湖上的春天》、《太湖的早晨》、《闽中》、《福州》、《看海》等。
霍俊明举出一首代表性的作品《闽中》:
山中的流泉在空中飞作雨声,
流入平地又照见幽静的云影;
一群白鹭从村庄的上空飞过,
无数水田一霎时都大放光明。
读到此诗,使我想到,目前格律体新诗界正在大力推行的“汉语柔巴依”,简直于此如出一辙!不免感到十分欣慰:蔡氏“以后定要再写”新绝句的心愿,竟由我们在 几十年后替他完成了。
行文至此,这篇短文也该结束了。但是还得添上一点余味:
在此信上方空白处,其矫先生又添了一段话:“你在江北,见过傅天琳吧?她虽幼稚,却写得纯真。写诗应该像她那样,就跟任何人都不重复。”这是因为傅天琳但是得到时任《诗刊》主编的著名诗人严辰的赏识,邀请她也参加了这次诗人海港访问团,有机会结识那些全国的顶级诗人,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康庄大道。9月11日我应电影故事片《产房》编剧之邀参加该片的首发式,得遇傅天琳,向她出示了此信。她读到这段话,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非常高兴呢。这段话正是对傅天琳创作经验很好的总结,对于整个诗歌创作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并且从而揭示了当前诗歌创作不真不纯的这个极大的弊端!
另:
重读蔡其矫《常林钻石》手稿
万龙生
“常林钻石”这几个字,可能如今的人们已经陌生了。但是40年前可是个“热词”。我百度了一下,出现了许多词条。引其中一条如下:
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bai,长17.3毫米,颜色呈du淡黄色,质地纯洁,zhi透明如水,晶莹剔透。晶体形态为八dao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比重3.52。常林钻石是由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华侨乡常林村农民(时称临沂地区岌山公社常林大队社员)魏振芳于1977年12月21日在田间松散的沙土中翻地时发现的。她把这块宝石献给了国家,成为我国的国宝。这块钻石以发现地点常林村命名为常林钻石,原收藏于北京地质博物馆,后被hyb借去鉴赏,失踪于hyb家中的写字台上。地质部去人催要了几次,那边说可能被保姆当石头给扔了。没办法。地质部怕担责任,用有机玻璃复制了一块放在展台上,由两位馆长和一位部长签了张纸条放在保险柜中才算了事。据网上说该钻石现在又找到了,保存于中国人民银行,不知真假。
此物该十分了得吧?只不过如今到底存身何处?却没有定论呢。
可是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据称中国第一的罕见钻石,而是蔡其矫的同名诗作,一些评论说这是他的代表作。他在1978年11月20日写给我的信中告知,发表于是年10月号的《安徽文学》杂志。蔡三强是蔡其矫之子,在他编选出版的《蔡其矫诗选》中却没有此诗。有幸的是,大概他知道《安徽文学》不好找,竟手抄了《常林钻石》全诗给我。蝇头小楷,流利清秀。标题本为《钻石颂》,又改为现题。这当然成为我极其珍贵的藏品。
蔡其矫(1918.12—2007.1),当代诗人,福建晋江园坂村人。幼年随家庭侨居印尼泗水。1936年于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抗日爱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后去新四军四支队,再入鲁艺文学系学习。1939年7月随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大任教。1945年当随军记者。1948年调中央社会部。1949年后任情报总署东南亚科科长。1952年调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员、教研室主任,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回福建从事诗歌创作与研究,任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他经历独特,特立独行,是一位有节操、有追求的诗人,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吾友沈用大在其遗著《共和国诗历》中将他的风格概括为“侠骨柔肠”,十分贴切,而《常林钻石》则体现了“侠骨”的刚性。
蔡其矫的同名诗作,一些评论说这是他的代表作。他在1978年11月20日写给我的信中告知,发表于是年10月号的《安徽文学》杂志。蔡三强是蔡其矫之子,在他编选出版的《蔡其矫诗选》中却没有此诗。有幸的是,大概他知道《安徽文学》不好找,竟手抄了《常林钻石》全诗给我。蝇头小楷,流利清秀。标题本为《钻石颂》,又改为现题。这当然成为我极其珍贵的藏品。
全文如下:
常林钻石
蔡其矫
无上的珍宝,大自然最美的结晶!
你形成,是哪一次惊天动地的
火山爆发和巨震?
你诞生,是在怎样的狂风暴雨中
和怎样的飞灰流火下面?
那时候,森林是怎样地在燃烧
山岳是怎样地被摧毁
大地是怎样地再改造?
那灼天的高热,又是怎样
把一切物质重新组合?
仿佛在作为一次大变革的纪念
你于无人知的地下储存
忍受长期黑暗的埋没
耐心地等待你所期求的
值得为之献身的新人的出现。
当你处身在深邃的地层
僵硬,冰冷,微贱而无光无色
经历时间和风雨无数次冲洗
你逐渐显露,逐渐呈现光泽色彩
藏身在流水下,又为泥沙掩盖。
终于来到了人类的春天
终于来到了懂得你的人
你与无数动人的新事物
同时被发现,你是新时代
一个灿烂辉煌的象征
在你之中,有无穷希望的彩虹
有朝霞与万里碧波,万里晴空
有澄明透彻的流水般的梦
有千百万人理想的光芒
于你水天辉映的波影中闪烁。
对于黑暗和愚昧的年代
你唱出了葬歌,那缺乏、贫困、落后
将在你光辉照耀下日趋消亡
谁都为生你的土地感到骄傲
谁都对发现你的人怀着崇敬!
你不是孤独的,你的兄弟姐妹
以无声的号角响遍沉睡的大地
唤醒人的思想,向一切
寻求最高的美,连自己的心灵
都要无愧于你深情的馈赠!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四日
(感悟):读这首诗一定得注意其写作时间:1978年8月14日,这正是中共11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大地即将发生巨变。我们不能不钦服诗人敏感的政治嗅觉:他是通过常林钻石的发现,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这哪里仅仅是一颗“无价的珍宝”?不,这是“新时代一个灿烂辉煌的象征”,闪耀着“千百万人理想的光芒”,“对于黑暗和愚昧的年代”唱出了葬歌,宣告了“缺乏、贫困、落后”的最终消亡!卒章显其志,在诗人眼中,这不只是希世之珍,而是有着“兄弟姐妹”的群体,是“唤醒人的思想”的号角,是“寻求最高的美”的召唤!诗人把标题从《钻石颂》改为《常林钻石》也是很有意义的,这就不是泛泛的歌颂,而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带有预言性的深情赞歌。
总之,《常林钻石》不但在蔡其矫的所有作品中,就是一颗珍稀的“常林钻石”,而且在新时期的大合唱中,这也是他发出的响亮歌声!
庆幸《常林钻石》手稿成为我的珍藏!我向诗人的在天之灵表示深深的感谢。
2020·9·17渝中悠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