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龙生诗友:
你好!
赐赠大著《诗路之思》已拜读大半了。在此衷心祝贺你的成功。这是你多年来对新诗格律诗探索、研究的重要成果。特别对重庆一批重要诗人杨山、余薇野、培贵、徐国志等人的诗评以及对一些鲜为人知的不该被遗忘的诗人的评介,引人注目。这是你对重庆诗群、诗史的挖掘和补遗,很值得珍视。“哀诗魂”一辑,更见情深义重,并非一般悼念文字,读之感念难忘。“诗苑漫笔”部分,前七篇,都是你多年来学诗、研究诗、感悟诗的绝妙文章,给人启示。总的印象,《诗路之思》是一本厚重、丰富、可读的书,浮泛的篇章极少。大多数都富有学术价值。这是你多年来忠诚于诗学研究的结晶,弥足珍贵。此前我只知道你是一位诗人,读了此书,方知你的学识根底较深,是一位非同寻常的诗论者。惊讶之余,不由得说一声:佩服!佩服!对同行成就的意外发现,总是欣喜的。对照自己,不免叹息:“头重足轻根底浅”、“好读书不求甚解”、“知识贫乏”,是我的写照。今后,我当学习你对诗学研究的热忱、虔诚,一砖一石下点苦工吧。“虚名多误身”,这是我晚年的感叹和警惕。我已年老,来日无多,量力而行,再走一程吧。感谢你的书,给我的深思。
祝诗安
王尔碑 98,7月15日
【后记】录完此信,不由感慨万千。一是王老的夸奖令我汗颜,而她的虚怀若谷更使我敬佩。而今整整22年过去了,王老还健在呢,并非“来日无多”,值得庆幸。让我借此遥祝:6年以后,让我们庆祝她的百岁寿辰吧!

王尔碑 :原名王婉容,曾用笔名海涛、非非、浮草、王念秋等。1926年农历冬月11日生,四川盐亭人。1949年肄yì业于重庆南林学院外文系,1951年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后,曾在《川北日报》及《四川日报》文艺部编辑、记者,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诗作。深受读者喜爱。其中部分作品收入《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等多种选本。部分小诗收入《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中华诗歌百年精华》等多种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