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情缘
文/唐美玲(湖南)
无论是交通落后的过去,还是飞船上天的今天,我对火车情有独钟。
小时候,多少个夜晚被远方呜呜的火车鸣笛声唤醒,多少回在梦里奔向那陌生的长长的火车,它有时是村头那老水车的模样,有时如穿过田间流向别村的溪水那么长无止境,有时全身灰黑如奶奶故事里的巨龙般飞越山山岭岭……白天,在忙完大人交代的家务后,便悠闲地坐在大门口,痴痴望着斜对面的半山腰,那就是半梦半醒时传来火车轰鸣声的方向,那里有丛丛茂林,掩映着几块高低不一的灰色巨石,错落有致,好生神秘,那就是我梦中的火车发源地,就是通向遥远世界的起点。
稍长,一路求学的我,在铁轨上不知走过多少个周末,那整齐静默向远方延伸的枕木,记录了我整整三年的高中岁月,铮亮光滑坚定的铁轨牢牢牵系着古老的乡韵和我激扬的青春,也延伸了我年轻时的理想与思绪。曾目睹过列车的发车与到站,曾耳闻过列车的轰鸣与喘息,对人生似乎有了些许朦胧的感悟。为抄近路穿过火车站时,总看见行色匆匆的旅客,或笑容荡漾,或神色凝重,或平静悠然……那时的我,还不明白他们也只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免不了心生几许羡慕!仍记得高考前数学老师对我们的激励:“飞渡长江,跨越黄河,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多少次,我梦想乘着火车飞越滚滚江河,像我见过的旅客那样从容走下火车,跻身于繁华都市的高等学府!
再后来,也见别人乘火车来到我的家乡求学,而我呢,却仍是本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的学生,心中那团理想的火焰早已不再熊熊,残留的只是对来自远方同窗的羡慕,因为他们在开学和放假时可以享受一回坐火车的滋味!后来,当考入外地的老同学邀我去玩,因为可以坐一回火车,我虽未出过远门,仍愿只身前往,哪怕在漆黑的午夜抵达。回校后,我逢人便兴奋地讲述着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如今,那些细节仍记忆尤新,那种初乘火车的感觉依然强烈——有随意聊天的轻松,有问寒嘘暖的真诚,有让座问路的温暖,有“串门”换座的随和------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一个温情泗溢的空间,还有窗外一掠而过目不暇接的一道道风景,无不令我留恋万分。
我第二次坐火车时,是和一位女同学结伴,从省城返回时需在另一城市换乘车,我们哪里知道,便傻傻地坐过了头,顿悟后便急切地等待着火车到下一站,当车入站一停,我们慌忙下车,啜泣着胆战心惊地登上了返程的车。可除了几本新买的书,几乎身无分文了。心里正盘算着怎样用书来抵车费。可没想到,老天有眼,竟没人查票,我们顺利地在换乘车的城市下了火车,便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可是,幸运不会总让我们碰上,那列开往家乡的车早就走了。咋办呢?在这陌生的城市,在这凄冷的午夜,我们何去何从!我俩再也憋不住了,哪还顾得其他,便伤心地大哭起来。此时,一位三十出头西装革履夹公文包的叔叔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细心地问明情况后,就带我们去了一个高级宾馆,那可是我第一次坐电梯呢,电梯登上第17层楼时,我们禁不住一阵阵惊叹,满脸的感激和兴奋。素不相识的叔叔为我们开了个素雅的双人间,陪我们坐了小半夜。还记得那位叔叔姓赖,是因公出差,他话虽不多,却一脸温和,当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就耐心地为我们讲坐火车的基本常识,还给了我们返回所需的钱,我们总算顺利地返回了学校,也为我们留下了人间还是好人多的深刻印象。
如今,我早已过了那位赖叔叔那时的年龄,却依然难忘他的整洁善良温和,若有缘再见,我想,出现在我面前的定会是一位德高望重、慈祥儒雅的老人了,我一定会补说出当年没能说出的感激他真心话:大叔,您是我人生最可敬的人!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然而,那么美好的人生经历,如今却要自己和孩子避而远之,还反复叮嘱孩子外出别跟陌生人说话,告诉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似乎全忘了自己当年毫无防人之心却安然无恙,还得到了那么真诚无私的帮助,那似乎已成了一个久远的美丽传说,只可回味,不可重演!
无论怎样,今天的我依然喜欢坐火车。如今,交通固然便利了许多,可总赶不上客流量的膨胀。也许跻身于无立足之地的车厢,再也难以悠闲地享受那曾经的美好,但毕竟还有人在延续那种美好,只要看见有人能够享受,心中也有股暖意。同时,看见旅客背着大包小包,来去匆匆,无论是时髦靓丽的青年还是敦厚淳朴的老者,无论是衣冠整齐肩挎皮包的白领还是穿着简朴装束手拉编织袋的打工族,都使人感觉到,他们心中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不计行程与艰苦地为之奔走。而我,不也是这壮大的队伍中的一员吗?在飞奔的拥挤的列车里,我时而有当年渡江越岭的长征红军的雄壮,时而有奶奶故事里骑在巨龙背上那无敌英雄的自豪,无论多苦多累都成了一种健康满足的疲劳,那还有什么可怕呢?
前几天与女儿说起儿时向往火车的往事,她不信在外婆家能听见距离30里远的火车轰鸣声。我也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也许真的听不见,可那震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轰鸣声早就根植于我幼小的心灵。也许因为听出过远门的父亲说过,也许因为在小学课本上读过,我也无从知道了,但火车那飞奔的身影,那豪壮的鸣声,那奇妙的感觉,会伴我一生一世,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唐美玲,笔名如蝶,网名叶子,女,湖南永州中学高级教师,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发表 在《山东诗歌》《长江诗歌》《三湘诗韵》《暮雪诗刊》《当代作家文艺》《永州日报》等刊和文学网络平台。诗观:诗为心声,推崇中国自然质朴的精神之美。
桑梓情怀
文/彭振起
多少次,我想用清淡的笔墨在时光的扉页上,刻下那个有灵魂的、在我心里种满花朵的、印着潮湿记忆的家乡,写下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山水、街道、阡陌、故事等,好让我随时都可打开岁月倾注的陪伴,一如从前。终因它太重,提笔又搁下。可那些温情,溢满心海,还是悄悄地把我恋乡的深沉锁进文字里。
春暖将鲜嫩翠绿点染芙蓉峰山峦,用不离不弃的热烈拥抱游子归乡。
巍峨挺拔的芙蓉峰,仿佛要一窥天堂的神秘,昂首成龙,探头苍穹。山脊筑有一座炫目的炮楼,绿色的琉璃瓦,低矮的圆屋顶,黄色敦实厚重的围墙,镶嵌着半圆形拱门,仿佛给芙蓉峰顶插上了一枚秀簪,平添了她几分妩媚。山腰林木苍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四季次第盛开各色野花,令人神清气爽。风暖雨浇,山坡色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芳香四溢,天地舒畅。
对着这天地春色轻缓道一声,我回来了。夏雨多情,洒下为春季送行的泪滴。我站在芙蓉峰的龙角俯视,目光搜寻塘田市镇街道,缓缓而行。
这是邵阳闻名的千年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傍临田园阡陌,靓丽如画,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有一条蜿蜒绵长的商业街,按河流的流向分成上、中、下三段。
上街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卖什么都有,游客悠闲徜徉其间,逛着一家家店铺,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累了还可以在花园桥的长椅上休息,感受着南方温暖湿润的气息。花园桥,跨架在一条小江与夫夷河的交汇处,青石块筑砌而成的桥墩,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便减轻洪水的冲击。桥身为木质结构,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桥面后来改建成了水泥路面。桥廊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木板坐凳及栏杆,既能避风雨,又能给人纳凉拉家常,还能倚栏观胜景。桥凳上看八字的先生、廊亭中间设有关云长的神案和一块功名碑,构成花园桥上一道独特风景。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了桥面和托架免受雨浸风蚀。亭梁彩绘着花草、鸟兽等图案。整座桥结构严谨,造型美观,极富民族古风气质。
花园桥身下的夫夷河绵延灵秀,令人迷恋。阳光耀河水,闪烁着绸锻似的绿波,沿着曲折河岸,弯流远方。河面上不时有小船缓缓驶过,激起波光粼粼,格外亮丽。错落有序的船泊栖在静静的河面,犹如一群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自成一道风景线。每当晚霞跌落河里,夫夷河如醉酒美人,绯红着脸,夺目了乡村,鲜艳了人间。岸边,偶有休闲人在静静地垂钓,不知是在钓孤独,还是钓怡情?
河对岸有一处党史教育基地——战时讲学院,是塘田市镇红色旅游景区。此居系前清一位太子少保席宝田的别墅。抗战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在此创办了塘田战时讲学院,又称南方抗大,为抗战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干才。新中国成立后,邵阳县四中在此建校,落成教育基地。这段历史仿佛是一种积厚流光的恩德,让我们这些子孙后辈感受老一辈的艰难岁月,心生敬意,并励志为华夏荣威尽一份绵薄之力。
平复完光荣岁月的激情,我回到了中街的旧貌。土灰色的瓦房,百年的木屋,间或挤有几间漏雨的茅舍,参差不齐地列队在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两旁。阳光斜射,暖暖地照在或蹲或站或坐于破旧木门口的街邻乡农身上。因为淳朴乡情暖,即使是夏天也没让人觉得烦躁,反而更多了一份安详和宁静。家乡的夏夜特别热闹。蟋蟀声此起彼伏,萤火虫眨巴着亮光,漫空飞舞,炫人耳目。乡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男人们互递旱烟攀聊,吞云吐雾里羡慕谁家的收成好,粮谷满仓;叹息谁家的收成差,来年又要挨饿。妇女们忙活着纳鞋底,碎嘴闲话东家长西家短的趣事,偶尔来点孩童们听不懂的辛辣料,笑声荡响整个街道,驱走白昼辛劳。
中街有个妇孺皆知的孤苦人兵咕佬,父母早亡,身患残疾,生性憨厚、乐观,常成为邻里乡民互侃戏谑的代号。在大前年那个冷寒的冬夜,他裹着油光可鉴的破棉袄,带着缺了口盛百家饭的碗和憨笑,去了另一个世界寻找他快乐的生活。虽然人们丢了一份茶余饭后的佐料,但是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游戏却在脑海萦绕。穿裤衩的鞋童们,不顾跌倒,发疯一样地追逐,奔跑,大人们担心他们受伤,口里喊出泡,可他们却依然笑得像朵花。男童们玩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女童们玩跳绳、丢手绢,各种各样的嬉戏乐翻了天。
最让人难以忘怀是演练打仗。把队伍分两边,一边当红军,一边当敌人。司令带队,下设战斗部,侦察连、女孩医护队和小兵。侦察连负责侦察敌人位置、人数,医护队负责救护伤员,小兵负责运弹药,战斗部负责攻打、阻击敌军,以俘虏司令论失败。以木剑、木大刀、弹弓、竹筒水枪、红缨枪等作武装,手榴弹用桐树叶包裹细土制成。常常隐藏于残垣断壁、草垛、门角、打禾桶里,有月亮的夜晚甚至将打仗搬到石山洞里。洞内照明用桐油火把、蜡烛,有些家境差的小伙伴,为能参加战斗,不惜解下父亲的轮胎草鞋带燃烧做灯。等到天亮,待他的父亲发现时,屁股被打肿!然而,到了第二天晚上又乐呵地参加游戏。
我赶着无穷无尽的欢笑,来到下街河道。清澈的河流匍匐着茂盛水草,鱼在水里穿梭、戏闹,摩挲着码头上洗衣裳婶娘们的嫩白小腿,痒得婶娘们的银铃咯咯,欢笑声激起岸边柳丝飞扬,惊得树杈的小鸟慌张振翅,箭一般冲向太阳。光臀娃在洒满金币的河中拨弄浪花,稍小的摁着石头学狗爬,学闭气和潜水,比赛看谁气息最长久。年纪稍大的,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双脚拍击水花,双手外划;有的站在码头边岩石上学跳水,扑通着童年;最有趣的是扎猛子潜水,水里追来逐去,良久才在远处露出水淋淋的小脑瓜,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喊又叫,欢声笑语沸腾了整条河。
秋风瘦了老树,娶走了田野最后一行金黄。走在些许清寒的陌上,咸咸的家乡情怀,随落叶轻轻地匍匐在田野上。
秋收后的田野是捉泥鳅的好去处。扛一把锄头,端一个脸盆,赤脚上阵。田垄抓泥鳅分两种,一种是在田坝凼里手抓,另一种是湿地里拿锄头挖。找一处坝口水凼,在不远处用泥巴围起来,然后用脸盆舀干水,卷起裤管,踩进淤泥里,弯下腰来,仔细辨别泥土里的圆孔,判断有泥鳅了,双掌拱成弧形,往圆孔两旁一插,收拢十指,向上抄出泥,一条泥鳅就显露出来了。泥鳅摸起来非常光滑,想要捉住它,得轻轻地去捉它。湿地里拿锄头挖泥鳅就简单得多了,找准泥鳅孔,一锄一锄地挖,直到挖出泥鳅为止。若能机缘凑巧,有幸满载而归,那回家的身影绝不亚于打了胜仗的战士,昂首挺胸,英姿勃发。
现在已是冬季,阳光掰开了阴霾,抚摸着这一片土地。扎根心田的家乡,很暖。波澜年少已成过往,养育之恩永世难忘!
发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