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
作者:韩军
父亲韩登阁,字:冰原,馨远,(1924.5~1966.6)孟津横水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入洛阳师范学院(原洛阳师范)任教。1966年文革初期,因学生揭发其与所谓的反动学术权威吴晗有过信件往来,向学生讲授《燕山夜话》,写了他的大字报,因而受冲击含冤去世。1977年6月在洛阳师范学院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其平反昭雪。远在福建工作的三伯韩向阳请福建省著名书法家为其书写了苏东坡的《江城子》一词悼念,著名书法家、原孟津一高校长,他的好友及学生王宗都为其书写了"一腔怒火含恨去,两行热泪迎君归"的挽联,他的学生也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他的追悼会,寄托他们无尽的哀思。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德艺双馨,竞竞业业,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他和三哥韩向阳同时被横水人传颂为兄弟文武双宿,都是国家难得的栋梁之材。

父亲从小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常和三哥向阳一块挑灯苦读寒窗,为了求学,他曾一边教学,一边上学,曾辗转于横水完小、卢氏、开封等地任教,后保送到北师大深造。
他一生俭朴,节衣缩食,但没有畄给我们一点财产,甚至没有一件象样的衣物,畄给我们的只有数千本书籍,数十本全用毛笔书写的,堪称书法精品的课时计划和十余本日记。从日记里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生活、学习及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无私帮助。如某某天冷了还没有棉衣,某某家庭困难需要想办法解决,下雨了某某还没有雨伞,胶鞋……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慷慨的去救济他的学生……
父亲非常重视家乡的教育工作,记得他每次回来首先要到横水小学找当时的校长于延庆和其他老师促膝长谈……他为横水小学绘制了大型壁画《敬爱的毛主席和少先队员在一起》,在家乡的墙壁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画宣传壁画,为孟津及横水书写匾牌。每年春节回来,他都热情地为乡亲们书写春联,画画,他画的《奔马图》栩栩如生,可以和悲鸿大师的画比美,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他画的水彩画风景,油画人物,素描等作品。他见到什么画什么,画什么象什么,简直是奇才,让我羡慕崇拜之极!他吹拉弾唱,打球下棋无所不能,他知识渊博,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学生和乡亲们求教于他,他总是对答如流,举一反三,乡亲们都敬佩的称他为"活字典"……据说他还受邀四处讲学,所到之处欢声雷动,好评如潮。他心灵手巧,为我制作的玩具精美绝伦,如木制小手枪,小汽车,风筝,文具盒,用高粱杆皮编制的仿古建筑蚰子笼等等都使我爱不釋手,尤其是他制作的小飞机居然飞翔自如,真是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
记得小时候,他对我管教很严,非常重视对我的培养教育,教我如何作人,与人为善,要努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给他写的每一封信,他都给我像批改作文一样用红笔认真批改后又寄给我,鼓励我,他写给我的每一封信都堪称是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记得小时候他教我和二舅一块儿学打算盘,吹口琴,学查四角号码字典,二舅陈占堆在他的精心教导下成了打算盘的高手,成为横水二十六队一名合格的会计。他还教母亲及乡亲们学拼音,识字,帮助家乡农民扫盲……
父亲一生向往革命,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从他的遗物里发现他和三哥向阳及韩大化等革命人士有不少的信件往来和书画作品交流,可见他们兄弟情深,关系密切。
最难忘的是一九五七年十一前夕,他做为北师大的学生代表幸福的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父亲42年短暂的一生无不充满着绚丽的光彩,横水的三里五村的乡亲们有口皆碑,传颂着他那过人的才华和正直善良的人格魅力,他那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高尚人品得到了家乡人的广泛好评和颂扬,他无愧为"横水文化名人"之盛誉,他是横水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他永远活在横水人的心中!
二0二0年八月二十日写于洛阳(初稿)
作者简介:
韩军,号清逸散人,河南洛阳孟津横水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航美协理事,河南书画院理事,中航613研究所文联秘书长,书画协会副会长,高级政工师,中华诗词散文协会会员,《子曰诗社》《雅俗共赏诗社》社员,洛阳诗词家协会会员,其书画诗词文学作品多年来不断在全国各专业报刊杂志和网络诗歌平台发表並获奖。现负责中航光电所书画协会管理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