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走武义俞源八卦村
文/忆江南
前言: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对了地方,各显身手,造福百姓,不是吗?明朝国师刘伯温,他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相媲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在改变600多年前,多灾多难的俞源八卦村中,今天终于证明了,他有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智慧,为后代人们所功歌颂德!



初秋的下午,天时阴时晴,我们匆匆忙忙吃了中饭,一同奔驰在金丽大道上……
由北往南,在宋村路段时,朝刘秀垄口飞弛而下,左拐进入俞源八卦村口,沿山脚大道而行,伴着潺潺的溪水,眺望远处,山村在阴云弥雾中,半隐半露,真可谓“白云深处有人家……”车在颠簸几分钟后,飞驰过了曲桥,进入了俞源村广场……



停下车,此时的车外,又朝阳四射了,滚烫的地面,闷热使人不敢下车,举起伞躲着太阳,朝着青石板的小街走去,在静谧深处传来一阵谈话声,原来那是一家便宜小店,走进一看,更吸引人的,还是小桥下面的红鲤鱼,有个小孩正在嬉戏着鱼儿,踏着小石头路,沿小溪而上,哗哗的溪水,浑绿的水面上,鱼儿正在水中抢食,是因为同伴们正丢下了面包,红鲤鱼沿溪一路而上,伴着蜿蜒曲回的小道,听着潺潺的流水,抬头望去,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刚刚横过小桥,左边的牌坊古村落,又亮在了眼前,好奇心使我抬起脚步,跨进外门槛,一幢双排十几间的大厅房,古四合院,座落在面前,坐东朝西,从右侧开始数了数,一共6间,数到正厅,左边第一间时,有一位八十高龄的爷爷,听到我们的说话声,蹒跚着从房间走了出来,他跟同伴们,聊起了俞源八卦村,古村落房子的年代,是清朝嘉庆年间座落的,用一腔武义调,说起了房子原先有十几户人家,现在还有四户人居住,白天其他人都干活去了,他脚伤了,养伤走不了……



大概十几分钟后,我们从大厅朝天井走出,爷爷也跟出了大门,手里拿着小塑料扇,小心翼翼的蹒跚在小石头路上,手指着朝前右拐弯,就有一座更大的古大厅木头建筑房,前后两层,以前大概有20多户人家住着,现在还有几户年纪大的人住着,看来爷爷的记忆还是很好的。然后,老爷爷在我们劝说下,才慢悠悠地回去了。因为太不忍心了,让他来带路……



我们右拐往左侧,正面迎来一座壁画古房,前后两厅,往右侧前厅走廊,一望到头,足足有几十米深的木结构,朝正天井一走,仿佛在大地中央,天井中有杂草丛生,周围房门都上着锁,也许主人已经是搬到新房子了,也许是……总之,大厅房间二十几间,只有几个老人居住,是个静心安居的好地方呢,冬暖夏凉,房子坐东朝西,背靠依山,在秋日余晖中,璀璨夺目,更显村庄古朴风貌,是俞源八卦村最显目之地……


走出裕后堂,右拐梦仙桥,沿一条从南山往俞源村北的小溪,站在叉路口上,往上游,高处看,有座洞主庙是俞源村景点之一,听说那里是风水宝地,求神拜雨很灵验之地,我很相信!因为我去朝拜过,由于时间紧张,我们只能沿溪而下,溪水蜿蜒曲折,村庄分布沿溪两岸,假如在天空中俯视而下,一定是另一番美景,很像太极星象座并成“s”形流到村口,构成一幅美丽的太极星象村,美丽极了!不仅是风景美,更是风水宝地。六百年从未发生过一次洪灾,还有“气象井”天晴时,水清见底;天雨水时,浑水不清。“声远堂”沿口九条木雕鲤鱼,随着气候变化而变色,每年六月二十六日是“圆梦节”心喜下雨,即使大早天也不例外。所有一切的怪象,都是和太极星象独特地理气候分布,是分不开的。



从明代后期,此村就出现过293位大人物,有官达尚书,进士,举人,秀才,等文人墨客。假如,没有明朝国师刘伯温,根据地理位置地设计改造村庄,也许就没有今天这些,古建筑群的座落遗留,还是那瘟疫疾病流行多,洪涝灾害成群的山村,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山村,也许现在就根本不存在此村了。据县志记载,从刘伯温来到俞源,帮忙设计村庄改造后,溪流缓缓而下,灌输农田,整改周边山林后,山村日益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从此走向富裕。



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今天的俞源八卦村,正在百废待兴之中,同时有更多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彩霞红满天空,夜幕降临,拾掇起一片采满归的好心情,汽车在飞速中,赶往回家的路上……

编者按: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适者生存,不适者必倒退。人定胜天,也很有道理。假如没有明朝刘伯温的出现,也许此村已经不复荡存了,有了他和俞源村的俞涞同窗挚交,才有今天美丽的八卦村地延续,难道不是吗?
2020.8.14




网名:忆江南,浙江金华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学语文老师,业余是冰心文化传媒的分站长兼编辑,并带领编辑团队编辑上千作品,也是《露天文学签约作家》和《墨韩文学签约编辑》在壬寅年8月曾获全国古诗词墨韩杯比赛荣获“二等奖”🏆,曾发表和编辑于《冰心文化传媒》平台作品上千首,并投稿纸刊于《上海滩诗叶》《中华诗魂》《诗词大观》《上海理工建筑刊》刚从今年3月投稿(上海诗社)推出了《古韵新吟》已出版,是本书籍的<副编辑>兼39大诗词联合会主席兼主持人等,也曾投稿于《大同文化世界》《金榜头条》《人民诗刊》等许多优秀平台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