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命 史 诗 连 载(九)
征 程
作者/王嘉平
【古体五首】
(一)
念奴娇·历练。
北京车站,哭声震,
犹记坎坷岁月。
桥桥送弟泪湿衫,
近平心中独乐①。
简单行装,书籍两箱,
驶向高原沟壑。
七年历练,难忘扎根梁河。
打坝井办沼气,勇破五关②,
借书跨山岳③。
脱胎换骨蜕变,
十八次申请如昨④。
不忘初心,抓铁有痕,
为民拼搏。
众贤相荐,踏进清华大学。
史实注释:
①1969年,习仲勋因为遭受政治诬陷,仍处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监管审察之中,因为受到牵连,习近平也被戴上了黑邦子弟的帽子,被抄家后,由于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被送到派出所门口又被拉了回来,甚至要送少管所.....。
多年以后,习近平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起当年插队出发时情景,他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他们听后就破涕为笑了。
②习近平说他当年在延川农村插队,是过了“五关”的历练“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
③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他翻山越岭走了30里路去借书。一看就爱不释手,这让借给他书的人,每到赶集时候就传话让他还书,后来还是借给他书的那个知青又走了30里山路将书讨了回去。这就是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
④习近平入团写了8份申请,才获批准。他写入党申请书,交到组织上超过10次,但是每一次都遭到冷遇,主要原因就是他父亲习仲勋的所谓“问题”,但是习近平没有放弃,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党申请书。他工作努力,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文安驿当时的党委书记看到这种情况,也拿不了意见。就亲自到延川县找当时的县委书记申易请示。申易调查了习近平本人的表现,了解到他工作非常突出,群众反映一致很好,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申易也是陕甘边区的革命后代,对习仲勋的政治品质非常了解,对当时迫害老干部及其家属、子女的做法非常不满。因此,在申易同志的全力支持下,习近平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二)
习近平总书记
谈 脱 贫
六天四次谈脱贫,
掷地有声贴民心。
尽锐出战啃硬骨,
精准施策不松劲。
最后冲刺今明年,
摘帽穷乡面貌新。
不忘初心牵黎庶,
亿万国民颂党恩。
注释:在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6天时间内,4次参加代表团审议都提了脱贫这事。他先后参加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代表团审议,“脱贫”成了他与代表们的必谈话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内蒙古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打好脱贫攻坚战,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再接再励,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④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距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
习近平总书记。
谈 三 农。
习近平总书记谈三农,
字字句句关民生。
保护耕地命根子,
革除积幣铁心横。
基础设施补短板,
移风易俗树三风。①
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全面要振兴。②
注释:①三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②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四)
赞 两 会
鶯歌燕舞唱开放,
群英荟萃大会堂。
共商治国强邦事,
关注民生奔小康。
生态优先保环境,
绿色发展为导向。
艰苦奋斗创伟业,
勤俭节约不可忘。
注释: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五)
守 业
丙 申 国 庆
先贤创业历艰险,
守业更比创业难。
甲申之祭三百载,①
昭示后輩思前鑒。
注释:
①《甲申三百年祭》作者是郭沫若。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据史料记载,毛泽东在读到《甲申三百年祭》写李自成进京后因骄傲自满和部属腐败而导致最终失败之教训时极为兴奋,连连击掌道:“好文章,好文章!”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的这一天,还念念不忘地阅读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现在,自己进京赶考的时刻到了,他要重温一遍,用李自成进京的教训警醒自己。对“进京赶考”,毛泽东有着敏锐的警觉和清醒的忧思。他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在获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如何在执政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一个大问题。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打江山”和“坐江山”。现在,江山是“打”下来了,如何“坐”呢?如何坐稳呢?这是摆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试题。早在1944年11月,当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初露端倪的时候,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就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在毛泽东看来,骄傲,就必然脱离群众,在取得政权之后,就会贪图享受,骄奢淫逸,重蹈历史上农民战争屡遭失败的覆辙。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
作者简介:习仲勋故里书法家、诗人王嘉平,1946年出生,退休语文教师。自幼酷爱书法、诗词。书临《曹全碑》《华山碑》等汉代名碑和现代书法家刘炳森之隶帖。在书临前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创作隶书条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创作的书法诗词曾被照金革命纪念馆、陕西省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故居馆藏。现为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富平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富平诗书画院院士,黄河金三角文研院富平分院会员。
主播简介
宋春献,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喜爱诵读、合唱,以声音抒发情怀,感恩社会。现为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理事,并担任国内多家媒体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