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南疆,还是千里冰封的北国;无论是广袤无垠的西部戈壁,还是台风袭人的东海之滨,都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防沙柳。
防沙柳,落叶小乔木,老枝呈红色,故又名红柳。因耐碱抗旱,人们常用它固沙造林。它貌不出众,极其平常,既没有垂柳的翩翩婆娑,也没有松柏的高大挺拔,文人墨客见了它,是绝不会诗兴大发的。
我喜爱防沙柳,在于它的功用,它的内涵,它的品格。你看它,对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不用施肥,也无需浇水。只要风,能吹来一点尘土;雾,能洒下一滴露水;云,能牵来一缕阳光,便默默地生根发芽,长成一片片绿茵茵的防护林。
春天,它是第一个饱尝茫茫黄沙的猛烈吹打;夏天,它是第一个体验到炎炎酷暑;秋天,它是第一个遭到盐碱潮水的团团围困;冬天,它是第一个感受到刺骨寒流。它既享受不到城市路边梧桐的安逸舒适,也体会不到苗圃花木的悠闲快乐……
请看吧,它的杆身,结着一层厚厚的紫红色的莹皮,这是根植盐碱地的象征;它的枝顶陡峭锋利,那是与风沙搏斗的写照!它与大自然争强的性格,使自己的躯干不能像其它同类那样窈窕俏丽,也不能为人们提供成器的材料。它这种牺牲自己的身躯,竭尽全力为人们防风挡沙,造福于人的品格,难道不值得称颂吗?
防沙柳,从不炫耀自己,也从不显示自己,总是默默地为人们当着忠诚的卫士,却一点点都不计较得到多少。给予人的是全部,要求的却很少,这就是防沙柳的品格!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今年春节前后,全民抗击新冠阻击战中的逆行者:白衣战士和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他们为了战胜疫情,让患者康复,甘当人民生命的保卫者,在她们身上难道没有防沙柳的品格体现吗?
啊,我爱防沙柳,我要放声地赞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