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美德
文/孙林凤
随着经济发展,宴会档次也在提高。每次参加婚宴、生日宴,客人们都为餐桌摆放菜盘苦恼,一盘又一盘,挨挨挤挤,太多了,实在放不下,盘子一层一层的摞,有的菜没吃几口,就被压在下面。一桌子菜吃不了一半,酒足饭饱,吃饭的“大件”不等上全,客人便陆陆续续的离场了。主家处“待客高峰”,打包回家也吃不了,客人不好意思打包,一大桌子,杯盘狼藉,服务员收拾时便统统倒入垃圾桶。一盘菜,从菜农辛辛苦苦播种、施肥、浇水、采摘、包装、运输,销售给饭店,饭店经厨房清理、洗净、刀切、烹饪、装盘,再经服务人员送到餐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有的尚未展示,就成为垃圾。谁见谁心疼,都感叹菜太多了。其实主家也不是不疼钱,可是,爱于面子,讲究排场,怕人笑话,谁家办事又好意思不这样呢?主家只好硬着头皮,随波逐流。这也是一种不正常风气。
其实,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唐朝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明朝流传着皇帝朱元璋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道光帝要求君王人臣要做到:“饮食,不必追求珍异,穿戴不必讲究华美,耳目不要为欲望所诱惑,居住不要迷恋奇巧”。清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万物维艰。
古人做出了提示,且身体力行。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国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世界上节俭的故事也很多。世界富翁比尔盖茨没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这些富人的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当前,脱贫攻艰任务还相当严重,因此,提倡节约,克制浪费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是全面富裕了,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应当保持。
我国是粮食大国,且粮食生产获得长足发展,但由于需求的增长,导致我国粮食总体供给状况仍不乐观,属于粮食净进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我国粮食进口量为1173万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节约是一种素养,一种美德,也应该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树立节约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