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芳华 》
文/李丹 诵/夏夏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很多人应该看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经历的一系列世态炎凉、爱恨交缠,不乏温情又令人唏嘘的故事。
母亲饶有兴致地看完电影,并感同身受与我讲述起她们那个时代的浮光掠影。且不说电影折射出什么,拍摄手法怎样,母亲这般年纪的人,看的就是一种情怀。三十多年前,她也正值芳华,也曾是个美丽天真的少女,有着对未来殷殷的期许。母亲说,那时候,五香蚕豆、卤鸭肠便是最心仪的零食了,大街小巷都是革命歌曲的洗礼,而邓丽君的歌,虽然当时被批为“靡靡之音”,但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年轻人总想方设法寻来,偷偷听,如痴如醉。
年华,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逆流而上,总能看见不一样的光景。
常常听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追忆往昔,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她的青春也曾绽放过别样的光彩。因为自幼聪慧伶俐,面容姣好,又多读了几年书,十几岁在村里活动宣传时被当年下乡考察的副省长曾庆梅相中,推介至合肥艺校上学,在学校里练功、唱戏,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她接到家中来的电报,“母亲病重,望儿速归。”那可是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啊,危难时刻,她怎能弃孝悌于不顾,于是含泪告别了师友,踏上返乡之路,自此,陪伴母亲左右直至终老。现在的外婆虽已是八十多岁高龄,每每谈及过去的那段往事,她那低垂的眼眉里总能溢出芬芳来。那段无可复制的回忆,那段属于她的芳华岁月,曾赐给了她多少光鲜和暖意,让她原本贫瘠的生命熠熠生辉啊。

去年我有幸在公司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中献唱了一曲《绒花》,回家后我把视频放给外婆看,她满眼欣喜,轻轻跟着和“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不知道外婆的心湖里,又泛起了怎样的涟漪……正如电影《芳华》里结局的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
而立之年的我,近来常常也有“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慨叹,明明昨天还是那个上课时交头接耳,怀揣着满腹心事的少女,今天却已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多么怀念,读书时可以做梦的光阴,斗志昂扬奋笔疾书的时候、学校礼堂里激情演讲的时候、考试获得佳绩的时候、运动会上为队友摇旗呐喊的时候,那些灿若星辰的双眸,清澈透亮的笑容,和对未来无畏无惧的勇气,斑斓了我的青春岁月,就像晶莹剔透的宝石般,镶嵌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外婆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托了共产党的福,衣食无忧,岁月静好。我们也常打趣她道,“当年若是现在这样的盛世太平,您在学艺时没有半途而废,如今可能也是一代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了。”
青春如同一场盛大又华丽的戏,虽然匆匆谢幕,来不及留恋,也不管是谁,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只要不曾怠慢、全情投入过,便也无怨无悔,此生无憾。就如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和何小萍,虽然平凡无奇,甚至不被命运善待,却守着平庸的生命,内心知足而丰饶。芳华易逝,容颜渐老,花落花开,月缺月圆。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感恩岁月的馈赠,不忘初心。

外婆常感念时代变革带来的丰衣足食,母亲也常教育我要饮水思源,我亦如是。若干年后,我也会告诉我的女儿们,她们的幸福生活因何而来,跟她们说一说祖祖辈辈关于芳华的故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切都将成为过往,我们却不必为此喟叹,因为,有些精神势必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李丹 ,安徽无为人 ,现居地合肥。唱歌好听文笔佳的二胎辣妈一枚。爱好一切愉悦身心的雅事。望有朝一日成为秀外慧中的女子。

主播简介:夏夏,声音爱好者,喜欢用播音、配音来充实生活,因为喜欢,所以执着,用心吐字,为爱发声。那些时光的流转,遗失的记忆,从字里行间娓娓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