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我的太爷爷
文子豪
曾经有这么一个老头陪伴了我十多年,他在我的记忆中挥散不去,他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个人就是我的“导师”太爷爷。
记忆中的太爷爷,虽然略有些驼背,依然掩饰不住他那一米八六的高大个头,头上时常戴着一顶五牙瓜皮小白帽,不熟悉的人老认为他是回民。小时候我也以为太爷爷是回民,太爷爷给我详细讲解了他的小白帽和回民白帽的差异,后来我观察确实不一样。每次看到太爷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就会联想到爷爷、爸爸口中的太爷爷,憨厚智慧、无私勤劳。
记得七岁那年,爸爸接太爷爷来银川散散心,已经77岁的太爷爷,执意要到爸爸的厂子里与工人同吃同住,谁也说服不了。太爷爷说他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太爷爷生性开朗人人都知道,也许太爷爷还有另外的考虑。
每到周末,我都会去探望太爷爷,好几次都碰见太爷爷在收拾废品,门房后墙拐角处,七零八碎、层层叠叠,都是太爷爷捡回来的宝贝,可惜最终一件也没有带回老家,都物归原处了。太爷爷看不惯工人的“浪费”,当时我很不理解,太爷爷这样大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操心这么多闲事,呆在屋里看看电视不是更好吗?太爷爷摸着我的头耐心地说:“不能浪费,有钱了也不能浪费,要学会勤俭持家,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远,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不管今后能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根。我虽然老了,也不能光依靠儿孙,也要自食其力”。当时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后来慢慢长大,也渐渐明白了太爷爷的良苦用心。“不能浪费、勤俭持家、自食其力”,是我们文家的传承之一,太爷爷不止一次的、以不同的方式,要让我从小明白这个道理!
记得10岁那年,我们一家、还有小爷一家,带太爷爷去延安散散心,攀登圣地名山宝塔山时,山虽然不是很陡,但道路崎岖、极其难爬,我很担心太爷爷爬不上去怎么办?但出乎意料的是太爷爷早已走在了众人前面。太爷双手背腰,步履不慢不快、很是稳当,那真叫个闲情逸致,游客一路点赞。太爷爷一路谈笑风生,好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太爷爷的耐力之久让很多年轻小伙子都望尘莫及,我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游客都怀疑太爷爷的年龄,说太爷爷一点也不像虚八十岁的老人。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同年,太爷爷还步行泰山极顶,更是传为佳话。后来我才知道,太爷爷生活的老老家,出门就爬坡,处处是沟壑,爬这样高度的山,对太爷爷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太爷虽然年岁已高,这种不服老不服输的劲儿,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骨子里,也深深的影响着我,这种精神对我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将永远激励我力争上游。
2017年,太爷爷已有83岁高龄,身体虽无大恙,但明显消瘦,精神状态不怎么好。我因忙于学习,一直没有回去探望太爷爷。直到放假,家人们为太爷爷庆祝83岁生日(实际是让太爷爷见见远亲近邻)时,我才回到吴忠去看望太爷爷。生日庆祝开始时,太爷爷因为身体疲乏一直躺在屋里,直到切蛋糕时,太爷爷才被父亲和爷爷搀扶出来。我当时惊呆了,这根本不是我印象中高大、和谐可亲的太爷爷啊!他步履蹒跚,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变得更加沧桑了,身上的绛红色唐装加上脸上的奶油为这心酸的场面添了几分色彩。分切蛋糕结束,太爷爷又回到了他的屋里,我和弟弟来到屋里看望太爷爷,我坐在太爷身旁,看见太爷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像一块千锤百炼的钢,早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见了,变得有些浑浊,我的太爷爷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这一幕让我鼻尖一酸,泪水不停地在眼眶打转,不忍直视太爷爷。太爷爷缓缓地抓起我兄弟俩的手,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声音微弱无力,我靠近太爷爷才听清楚:“好好学习,为文家争光,太爷爷给你们一人一百元钱”,我再也按捺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太爷爷此时此刻还在为儿孙操心,这就是我的太爷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
当天下午我就回到了银川,没想到那一次见面,竟是我与太爷爷的最后一次见面,我爱我的太爷爷,我思念我的太爷爷!
我很幸运,我生在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里,从小太爷爷就通过不同的方式关注、关心、关爱着我,太爷爷是我少年时期的好导师,太爷爷的精神我一定要记忆与传承,愿我的太爷爷在天堂一切安好!
适逢太爷爷离世三周年之际,曾孙长男以此来悼念我的太爷爷!
作者简介:
文子豪、男、18岁。籍贯陕西,住地银川,银川某中学高一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