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梦·诗家】第12期——《中国当代百家金牌诗人》诗集入选诗人作品展——八五诗一组
★《封城日记》演绎,只是一场闹剧
(一只九头鸟🐦的咶嗓),一个湖北佬也说(闲聊)《方方日记》
——题记
文‖八五
《》引子
《方方日记》——《封城日记》——《武汉日记》
微博微信——网上刷屏——国外发行
六十天一直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日记
一本六十篇不足二十万字的日记
居然在疫情晚期引起民间(官媒一直缄默)
战火月余不熄
有曰✘✘斗士,有谓汉奸文人
或旗帜鲜明,或模棱两可
有倒戈相向,有立场坚定
肯定者有之,否定者有之
网上沸沸扬扬,街头巷尾议论纷纭
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
或攻讦陷构,或诋毁妄评
或热嘲冷讽,或人肉撕裂
或推波助澜,或混淆视听
或唯恐天下不乱,或人云亦云
世间万象,人间百态
正在现实大舞台紧锣密鼓上演
一,《方方日记》
把风写进了日记
把雨写进了日记
只是“忘记”了把太阳写进日记里
二,《封城日记》
不知道作者是否取名叫《封城日记》
反正人们都称它为封城的日记
封城,是悲壮,是壮举
壮士断腕,史无前例
武汉封城,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瞬间按下暂停键
有惊慌,有疑虑
有害怕,有恐惧
没有硝烟滚滚,却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恐慌始于摸不清敌人的路数
慌乱起于一个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什么是灾难
灾难就是随时随地死亡的威胁
灾难就是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灾难之中肯定谣言四起
人们在灾害面前本能就是想听到真话,了解真相,以便应对
《方方日记》于是应运而生
于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变成了东西
其实,谣传也好,日记也罢
十亿人被病魔被动关在家里,谁不
渴望听到外面真实的消息
于是谣诼谓余以善淫
于是谣言与真话混淆视听
于是假话与真话乱象入耳
回首当时
网上的传闻比日记里的记载
很多恐怖消息比日记有过之而无不及
困守城里的九百万市民的真实经历,是
见证了仓皇逃离也见证了星夜驰援
看到了街道空寂也看到了万家灯火
寂静的夜里救护车呜呜地在空旷的街道穿行
社区的扩音器里日夜不间断地传出”不要出门,不要出门”警告音
有虚伪的作秀更有埋头苦干
有心灵孤岛也有诺亚方舟
有马谡失街亭也有挥泪斩马谡
有灵车后面的绝望哭泣也有生死不计
毋容置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共克时艰,同舟共济
有逆行,有掏家底
世界大流行的疫情证明
没有哪一国的人民有中国老百姓顾全大局,守规距
所以就有了众志成城
所以就有美丽的逆行
所以就有“同你一起看夕阳”的动人画面
所以就有:“冬天失去的,春天一定夺回来”的豪言壮语
所以武汉把这场降临世界上的狂风暴雨疫情
化成了只是一场阵雨
阵雨过后有美丽的彩虹
阵雨过后江城三月樱花寂寞开
阵雨过后江城迎来了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只待五月江城落梅花,花开遍地
七十六天的封城
六十篇封城日记
是否以偏概全
是否管窥之见
历史,会给真相一个交待
时间,会给事实一个见证
何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闹不已
跑偏题的争吵,变味的争辩
已经失去了争论的本质意义
一场无休无止的争论
文人相轻,你攻我击
恶语相向,冷语相讥
我们都是一介草民,别自以为是
别把自己当公知
天下几人能识君
我们都是历史的一粒灰尘
别把自己当成真理的化身
唇枪舌战,怒怼回怂
恣意生事,装腔作势
你撒泼耍横,摆一副泼妇骂街之势
我舞刀弄棍,欲置对方于死地
绅士一点吧,优雅一点吧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别动不动就去抄别人的祖宗
别动不动就去挖人家的祖坟
别用愤怒去证明自己的正义、正直、热情和“善良”
其实,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一样骄奢淫逸
各自翻翻自己的家底吧
追根溯源,我们祖宗八百代都是农民
在社会上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
举头三尺有神明
给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有话语权吧!
芸芸众生,百家争鸣
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这个世界不会只有一种声音
疫情尚未结束消除
鲜有舆论去反思这场——
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惩罚的前因后果
人性的善在灾难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而人类的恶在灾前灾后彻底暴露无遗
灾难的可怕不是灾难中死了多少人
而是我们不去追究它的来龙去脉
只是你奸我毒相互甩锅
如果这场人类浩劫在我们汉字记载里没有一部或数部
比加缪的《鼠疫》更能打动人心,剖析人性的作品
而只是有一部《方方日记》供我们炒作
那才是——中华当代文学史上的
悲剧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
人人都在刷存在感
在显示,标榜,炫耀自己与众不同
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上
有谁不想留下一点印迹
这是一个乱云飞渡的时代
风云变幻莫测,波诡云谲
这是一个连总统都不靠谱的时代
上至总统,下至平民
韬光养晦全无,暴戾恣睢甚嚣
哪有实事求是的真话
哪有颠扑不破的真理
凡事于事,目的皆然
所谓宣传
就是说自己好,说别人坏
所谓政治
就是如何使自己赢,如何令对手输
这才是硬道理
月光皎洁,
万物喜其滋润
盗贼恶其光明
阳光灿烂
心理阴暗者看到的是黑粒子
汗流浃背者诅咒它的毒辣无比
三,《武汉日记》
红色的版面(图)
黑色的口罩
敏感的时间,敏感的文字
2020年4月8日国外准备出版
尊敬的方(老)太
你急什么急
本来一手玩得溜转的筒花大顺好牌
这下自己把它给玩砸了
玩世不恭,沽名钓誉
一篇本有一定生命力的致远之作
夭折在快餐文化的世道里
——可叹,可惜
《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
不管事情起因,不管结局如何
事件本身已经变味了
不管是惊人的速度出版
还是六月、九月出书
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轰动和价值
君不见
无需按深奥莫测哥德巴赫猜想去推理
只需按小学数学计算方法算人口比例
西方世界被复制上演的恐惧、死亡的数字,
悲惨的景况、景遇
比之七十六天封城的武汉
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汉日记》是否授人以柄
《武汉日记》能否贻人口实
《武汉日记》对于西方世界借以抹黑中国有多大效力
不出下一个六十天
就可见真谛——信不信由你
不要求全责备
我们为什么要求一个水桶腰的大妈
扭出娉娉袅袅少女的婀娜舞姿
不要杞人忧天
区区十几万字的日记
就能贻人口实
埋下祸根
不要耸人听闻
一个街头大妈的絮絮叨叨
就能予以我们敌对势力索赔的佐证
不要夸大其词
六十篇《方方日记》,就能
把庚子鼠年春武汉宏大的抗疫场面
屏蔽
岂有文章倾社稷
从来佞信覆乾坤
疫情肆虐期间,我们喜爱看《方方日记》
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想看到的
疫情结束前,我们不喜欢了《武汉日记》
因为它使我们看到了不想看到的
如果《武汉日记》能斩获诺贝尔和平奖
那诺贝尔奖只是一个笑话
是的,天下从来就不太平
永久和平只是你我的愿望而已
武汉这场疫情只是一场阵雨
《封城日记》只是阵雨中的一滴雨声
武汉的日记不管是扯淡还是真的
到与读者见面(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过气)
就已经失去了政治价值和可读性
看看席卷纽约,巴黎,伦敦,罗马的疫情
一地鸡毛,疮痍满目
看看公主号游轮,✘✘航空母舰
哪一出不比金银潭更动魄惊心,令人窒息
如果六月、九月甚至“大约在冬季”
这场人类灾难过去
西方世界再拿《武汉日记》说事
岂不是自讨没趣
一个国家一天死三千人去拿整个疫情死三千人的国家说事
(哪有一个患有重症的病人去把轻症患者的病情拿去说事)
那岂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耳括子
笑别人身上的伤得先看看自己脸上的疤
那道“美丽的风景”武汉真的无法和纽约比
这是一个纸质化趋于没落的时代
让那些闲着没事干的出版商有一口饭吃吧
谁有兴趣掏12美元买一本《武汉日记》就让谁谁买去吧
据说现在以惊人速度出版《方方日记》西方的几个难兄难弟
目前最缺的两样物质是——
医疗防护设备和卷纸(卫生纸)
到时候12美金的书纸在上厕所时兴能当作手纸救救急
这是一个荒谬绝伦的时代
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笑料
幸灾乐祸别人的创痛
这是不是人性之大恶疾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这是一个新闻被人快速提起又快速遗忘的时代
没有哪一件新闻不被炒作又弃之如敝屣
可怜的天下苍生啊
没有号外新闻的日子寂寞难耐
有了花边新闻的时候又躁动不已
《》尾声
疫情改变了2020年的世界
疫情会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九百万个生命就有九百万个故事
故事里有悲欢离合
故事里有酸甜苦辣
我们恐惧过,惊慌失措过
我们激动过,热泪盈眶过
我们承认难过
我们承认感动
灾难不该被遗忘,更不应该被淡漠
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页纸
章章节节,字行里间
写满自己的无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地
沟沟壑壑,角角落落
撒满了欲望的种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情节
片片阙阙,零零碎碎
记录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武汉,不是一个人的武汉
武汉,是千万之众的武汉
武汉,是江汉朝宗的武汉
武汉,是震惊世界的武汉
一千三百年的黄鹤楼几经毁损,几经修复
仍然矗立在龟山之望,蛇山之脊
龟蛇锁大江
锁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大湖还是那些大湖
大江还是那条大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不息
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千载悠悠的白云黄鹤在此
见证历史的江汉关在此
滾滚东流的长江在此
顺流而下的汉水在此
烟波浩渺的东湖在此
伯牙绝弦的琴台在此
楚河汉街在此
户部巷在此
热干面在此
汉骂在此
码头在此
没有一个残冬能阻止春风浩荡
没有一个城市会缺失人间烟火气
街道口的风
江汉路的行人
武汉的伢
光谷步行街摩肩擦踵的青春靓影
汉阳门旁住家的卖清茶
过路的看风景……
你在,他在
你不在,他也在
你在与不在
他都永在
2020.4.29

【诗人简介】陈八五,网名八五,中国最早的个体书商(儒商)之一。卖图书万千册,腹无诗书;行江湖百十里,脚落无痕。一介草根,无任何会员资质。诗观:作诗,随心着意。
《中国当代百家金牌诗人》征稿
1、每人五首三十行以内代表作,可跟百字以内简介;
2、出版后每位诗人须购书五本,多了不限;
3、严禁抄袭,文责由作者自负。
期待优秀的您支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