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厚勤劳的三伯父
文/诗缘(陈社教)甘肃
三伯父去世二十多年了,每每想起他老人家,一位憨厚,敦实,朴素,勤劳的农民老人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
结实的小个头,版画般的脸庞,黑黑的肤色,经常挑着扁担,吊着两坨大圆笼,装满粪土,迈着沉稳坚定的步伐,走向希望的田野……这就是我的三伯父。
从我记事到三伯父去世的这些年里,三伯父是我最敬重的农民。
他有山的脊梁,承载着一家十五口人的生计;他有地的厚实,供养了一大家人的生活;他有海的胸怀,默默地,勤勤恳恳地劳作着,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三伯父不善言谈,只是热爱劳动,性格温和中带着倔强,朴实中尤显韧耐,活像头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很少听他训斥孩子,总是听他五六点起来催儿女们上工,像一只勤奋早起的叫鸣鸡。
刚包产到户那些年,三伯父家人口多,(十五口人)这在当时农村算是最大户人家。农业社里新分的地又薄又劣又少。加之儿女大都成人成家,家庭劳力越来越强壮,养活一家人实在困难。三伯父就象现实版的老愚公一样,带领全家人自力更生,开荒辟田,围河造地,艰苦奋斗,才让一家人没有饿着肚子。
提起饿肚子,五八五九六零(三年)饿肚子的光景永远是中国人的痛,我是听老人讲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当时国家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加之苏联交恶,反目成仇,索要赔偿,中国人民遭受前所未有的饥荒。听说剥树皮,剜草根,吃观音土……度饥荒。
当时,国家号召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还有人说:那时候有粮食,就是不给吃。准备对付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及外来侵略,这不仅让我想起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共体肤……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当然老百姓没有那么看的远,甘肃饿死百万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也有人这样说:是干部虚报浮夸风造成的。不论怎样,中国的五零后以前的人对饿肚子刻骨铭心……
解决了一大家人吃饭的大问题,全村人无不佩服三伯父老愚公的艰苦奋斗精神。
三伯父一生育有十个儿女 ,唯有等民哥最能干,他传承了三伯父的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团结兄妹,和睦家庭,敢闯敢干,不怕困难的家族精神。其他的兄弟在他的关心带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都走上了致富道路。这也让三伯父含笑九泉,若在天之灵有知必十分欣慰。
最让我佩服的是老人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幅硬朗结实的体魄。他喂的牛毛色红亮,身强体壮,耕地碾场,令人赞赏。他常说:庄稼汉一头牛,性命在里头。可见他对牛多么敬重,多么热爱。那时候,一头牛也就是老农民的全部家当。
在我的记忆里,他好像从未生过病,吃过药,直到八十三岁去世。也不嗜烟,好喝酒,每天一两,饭量也很好。生活朴素简单,和蔼中带有慈爱和威严,耿直中兼备刚强和坚韧。
三伯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社会过来的老人,曾经是我们家族主管农事的族长。很有威望的,族里的妯娌,儿媳们都很敬畏他?我小时候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先到他家拜年叩头。满地儿孙分几拨叩头,儿子辈就是没有赏钱,孙子辈一毛二毛意思意思。因为哪时候人普遍都很穷,一毛二毛如获至宝。全家族人围坐三四桌乐呵过年,酒是要敬的,三伯父挺能喝的。是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还是因为儿孙满堂兴致高,老人家喝的挺开心的……
三伯父虽然不识字,却能领导一个家族,他虽说讲不出多少大道理,却能身体力行带领全家劳动致富。这位勤劳朴实的老人一生为社会留下了那么多的精神,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值得我们想念,学习。为了表达后辈儿孙对老人的敬仰,等民哥聚集家族人在老人正事的祭日举行了大型祭奠活动,也算是我们对老人的一份感恩与孝敬吧!
2020.7.12晚
原创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