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文明,全在细节里
作者/郭玉臻
二路车上,正值下班高峰,车内人满拥挤,摩肩接踵。
当车行驶在建设路红星小学站时,两位民工准备上车。站在公交车最前端的几位女士率先尖叫一声,紧接着车内一片哗然,纷纷要求司机师傅不要让那两个人上来。我投眼窗外,只见那俩人蓬头垢面,浑身上下沾满了白色粉尘,泥迹斑斑,一眼可以看出这是搞装修的工人。面对众多指责声,司机师傅一脸无奈:“我没权利不让人家上车啊。” 幸好那两人其中一个没戴口罩,司机师傅“趁机”告诉他们不戴口罩不行,等下趟车吧。

车内恢复了平静,缓缓向前行驶。走一路想一路:此次集体拒载,问题究竟在哪儿?是车上乘客的错吗?好像不是,因为连我在内的所有乘客都不会乐意让他们上车的;是司机师傅的错?好像也不是,司机师傅嘴上那么说,但他的表情中还是充满着职业操守与眼前情景激烈的矛盾纠葛与反转,相信他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是个例。

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上班要有个上班样,下班也要有个下班样。由于你的脏,由于你的乱,侵害到别人的利益时,那首先就是一种道德与文明的缺失,也是令人不齿的。
尤其五十岁以上的人群,经常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一点,清爽一点,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对别人,是种尊重;对自己,别人也愿意与你交往。切不可让坊间带有轻蔑性的那个词落到自己头上-------“油腻大叔”。

暮色渐浓。商贸区路边小吃店走出一中年男子,男子骑上摩托车正要启动,却不知为什么连人带车歪倒在路旁。身后一骑自行车的女人来了个急刹车,打一趔趄险些追尾。女人瞥一眼男子,悻悻然绕过摩托车准备前行。此时另一男子从小吃店里跑了出来:“喝多了不是?” 一听此话,已走出几米远的女人一下折了回来:“什么?他喝酒了?那不行,我得报警。” 男子慌了,连忙向女人道歉。女人似听非听,掏出电话哇啦了几句。不一会过来两个人,一个是她老公,另一个面目凶煞,光头,大腹便便。简单问两句,女人老公强行拨下摩托车钥匙:“你们看怎么办?” 男子一再解释并没有撞上,走开算了。“说的轻巧。我老婆是有心脏病的,根本不能受惊吓,不得去医院检查检查?” 光头也上前帮腔:“我们就不报警了,报警你们知道后果,少说也得几千罚款吧?你们还是拿出一千元补偿补偿人家算了。” 最终两男子哭丧着脸,好说歹说,凑上了七百元才算了结。

小偷遇上了强盗,也可怜也可笑也可恼。
酒驾是不对,碰瓷则更孬。
突然想起了“可怜”的毕姥爷,“辱毛” 固然猖狂了点儿,但吃了你的饭喝了你的酒,老乡加朋友,陷你于泥淖之中的那个张清也不是什么好鸟。

漫步于老城观巷,给人的印象总是“脏乱差”。平日里沿街两侧的人行道不但被摊贩们悉数占去,就连本来并不宽敞的路面也被占去一半。玉米叶、菜叶、瓜子皮、车辆拥挤、乱七八糟、狼藉遍地。但有一点,只要是创建“卫生城市”期间,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上边来人验收期间,这里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街道两旁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小摊小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路面也宽敞通畅了许多。由此我想,人们心中需要的,还是真正的干净,真正的文明;至于“文明城市” 那个标签对普通市民百姓来说似乎看的不是太重。当现实与标签不相符时,大跌眼镜的肯定不是市民百姓。

孔子训导冉有的话,用到此再合适不过: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犀牛超越界限,从围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谁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