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纠缠在故事里,注定不是好作文
文 /卓尔
对于今年高考一卷作文,看了几篇下水作文,写得很肤浅,看了网上的点评,都纠缠在故事里,谈三者关系——很显然没有读懂题目,作文要求拿一个人说话,谈“你感触最深刻”的那个人,三个人同时写,肯定“跑题”。
还是人民日报编辑水平高,一览众山小,一句点评入木三分,主题就是“家国情怀”。三个人的角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家国情怀。鲍叔牙慧眼真知,作为“发小”伙伴,没有比他更了解管仲的才学,堪称经天纬地、扭转乾坤之豪杰也!但是,他也可以不让相位,他本人也不是“菜鸟”,治国安邦有足够韬略,为啥让位:为国家计,为黎民计,为天下计!他推举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家国之忧胜于私情,天下之忧胜于自己功名,这才是他的高风亮节。

齐桓公被管仲射箭而伤,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在外流浪的十几年里,管仲给他制造的麻烦比比皆是,说恨之入骨不为过。但是,当国家需要的人才的时候,他依然抛弃前嫌,依然敢于重用自己的“对手”,这在古今君王中极为罕见。我印象中,曹操重用袁绍谋士荀攸算一个;李世民玄武门之后,重用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可以和齐桓公媲美。齐桓公、曹孟德、李世民能成为一代霸主,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格局,大胸怀,大理想,大担当。这几个“大”都是天下为大,黎民为大,国家至上,兴国安邦至上,在这个前提下,个人恩怨可以不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视一笑泯恩仇。齐桓公的家国情怀占了上风,唯才是举,唯贤是用,用人不疑,他终成春秋五霸之首。管子辅佐之功大矣!

写管仲,一定从治国贤相角度挖掘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的知恩图报,励精图治根源还是家国情怀。昨天我写的《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已经说透了,不再赘述。
任何作文永远是以写精神、品质、思想、情怀为主,今年所有的高考作文也都要求在这点上写感悟,写体会。弄明白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所有的题目其实都是一回事,我就用本人预测的题目《青春:使命与担当》写的,不过换了《铁肩担道义》而已。

有人问:所有题目材料都给今年疫情有关系,唯独一卷出人意料,一点不提疫情。这又是对作文的狭隘理解,你写了人物的初心与使命,写了责任与担当,写了爱国情怀,赤子之心,放到当代不就是我们天天写的抗疫精神吗?难道齐桓公重用仇敌,不是逆行之举吗?难道钟南山,李兰娟他们精神不是管仲的精神延续吗?

作文不是技巧问题,还是需要从根本上明白大道理,掌握作文实质性东西。可惜,同学们到高考都未必明了。昨天一篇作文光开头叙述故事用了200多字,人家故事同学们都清楚,讨论过,让你在此基础上,写个发言稿。所以对拜相故事的重复,对孔子司马迁评价,再复述毫无意义,废话,啰嗦。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