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大儒经过我家山
淼之龙
2020年6月30蒲江县历史考古专家,现年78岁的蒲江历史活字典——龙腾老师在博学书城讲坛,讲《魏了翁与鹤山书院、鹤山学派》中提到:宋代大儒魏了翁选址鹤山书院,一行三人(另二人为其哥及一风水高人)经蒲江长秋山至丹棱盘鳌(当时为丹棱管辖)镇后,返回经(官帽山后的)马鞍山至玉子观、现在的712台附近,并将书院地址定于玉子观山顶的山坪中。
讲述提及路过我家后山马鞍山。龙老师还说:此山象马鞍子一样两边高中间低。这就是现在我们叫的鞍子山了。
为什么当时(南宋时期)魏了翁会来马鞍山?马鞍山有什么值得他去的?
据现年76岁的马鞍山本地人李自田(我堂姐夫哥)讲:鞍子山,又叫鞍基坪。相传原来有庙宇宫殿。从山底隔河烧香到半山六阴河再到鞍基平,分别有三座庙宇,要烧三柱香才能登顶(每座庙烧一柱)。其中,鞍基坪庙宇甚大。
河底的隔河烧香(地名),河边有一小山陡峭而尖,约三十米高,松木丛灌。石壁上有一观音像。壁下是从上方鞍子山、六阴河流下的小河,对岸是农田,在田边看观音石像十分清楚。这就是隔河烧香的地名来源吧。
小河在此与由繁荣村东岳庙流来的主河相汇,再经白庙儿、倒流水、黑滩子(有一古拱桥),流入蒲江界石油队、青杠坡下、入迎恩桥的檬子河。
李自田还讲:从隔河烧香,烧完第一柱香,沿石板路拾级而上,到我家附近处的石盘坡、榆合顶,便可以看到六阴河了。在六阴河敬烧第二柱香,才能继续上山。
六阴河是两条小山溪水汇聚的地方。有一斜面三角型巨无霸大石,巨石下是陡峭的冲击坑约二十米深沟潭。巨石中下部有一条宽半米长二十米左右的凿开的平路,是整个半山居民环山交通路的主道,现下部已修成水泥公路。巨石上凿有无数小方孔,大小二三十公分不等,也许为古代庙宇屋柱之用。有积水其中。小时候经常在石头上翻纸牌,用石子划线玩棋耍。
从六阴河到鞍基坪,路就更陡了,丛树茂密,古时应当十分难走。还要登过两个小山头才到顶。
从河底到山顶,应有500米相对的海拔高度吧,下次有机会用手机测一测便知。
我的母亲李玉芳(78岁)说:鞍基坪山顶地处眉蒲交界处,两边山顶高,中间是个大的长方形地块。当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种地,地边还有石条、石墩子,像修过房子一样的。并说: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此地下埋有金子,听得见金子的响声,鞍子山也在逐渐长高,后来有个高人在此筑庙,就听不见响声了,鞍子山也不长高了。
诸多史料证明,在宋代(或古代)鞍子山确有庙宇宫殿存在。才引得南宋魏了翁先生不辞山高路险,率领二人前来踏勘、考察。
他应该是从盘鳌返回晋凤,过张庙子、经双福场、东岳庙,再到隔河烧香上山;或直接从东岳庙、大田嘴逐小路上至鞍子山的。
小时候,我经常到鞍子山放牛。由于山高路远树林深。一个人还是不敢去的,总是和邻居李自田(上文所述)的岳父刘小河幺爷一道去,当时他老人家已是垂垂老矣又是个半盲人;或与其它人等才敢去。
到了鞍子山顶,能见蒲江远方平坝一线平坦,蒲江坝上房屋和公路田陌纵横;有时云雾缭绕,有时雪山连峰,甚是美丽;还能见到近处擦耳岩下公路上来往石油队的汽车奔跑。当时(上世纪七十年代)没见过汽车,看了真高兴。当然,在这山顶,也能见到眉山坝上一线平坦和前方万峰耸立的大气磅礴之势。
登上鞍子山顶,官帽山就在脚下,山下是官帽村的王湾,王家姓多。
随鞍子山顶往东,依次是三个堡、大槽头、吊索岩、雷打石、塘口,再往前就是魏了翁选定鹤山书院地址的玉子观了。
我想,鞍子山是南望东坡,北眺了翁的最佳地方了!
(2020年7月4日 记)
(官帽山 近照 淼之龙摄)
史料参考: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嘉泰二年(一二〇二),召为国子正,改武学博士,对策指斥韩侂胄谋北伐,朝野震惊。升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求补外,历知嘉定府、汉州、眉州。嘉定七年(一二一四),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迁转运判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知泸州,管潼川路安抚司公事,寻差知潼川府。十五年(一二二二),召为兵部郎中,改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迁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立,迁起居郎。宝庆元年(一二二五),以进言忤权臣,谪居靖州。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为潼川路安抚使,再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上二十余奏,直言时政急务。执政不悦,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亲自督师抗击蒙古入侵。三年(一二三六),以签书枢密院事召,改湖南安抚使知潭州。辞不拜,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改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上卒,年六十。赠太师,谥文靖,赐宅苏州,累赠至秦国公。



(摘至2019版 金生杨《魏了翁全书》图 文)



(文/淼之龙)蒲江历史活字典一一龙腾老师,于2020年6月30日县博学书城讲坛,开讲《魏了翁与鹤山书院 鹤山学派》。
主题内容:
一是新时期了翁经济热。卭崃、名山、郴州、泸州、眉山等地打了翁牌,争说了翁事。
二是了翁事迹生平。文能拜相,武能封侯。
三是了翁研究。明清时期对了翁的(一、二代)研究专著,近代人,现代24家国内大学机构数十篇硕士毕业论文、两篇博士论文均对魏了翁理论进行研究、中日韩美等外国学者的研究。前两代研究了翁学派发掘有著名门生40余人、80余人不等;龙腾老师(三代)的研究,其鹤山学派可寻的历史上有著名门生200余人,鹤山学派流传至清代数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