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历
罗武祥:湖北黄石市人。网名:火山。喜欢古诗词,研究古诗词,弘扬古文化。在文字中散心散步,抒发个人情感。
咏物词,顾名思义我们是要咏某一物,达到自己要表达或寄托的情感。
咏物词与非咏物词相较而言,咏物词的“物”在情景及与“我”在相关的事件中,所处地位是一样的,此处所指的地位,也可指词中所占篇幅,及“物”在表现上与“我”没有主次从属之分。非咏物词则不同,它有倚重性,某物某景有时借景烘托,渲染,人们欣赏的情感最终侧重于“我”这一方。而咏物词,“物”中有“我”,或某一承受的个体至“我”中有“物”等等,它具有均衡性,相融性,对等性。
一:咏物词在景物中的“微言”性起主导作用。所谓“微言”指刻画描绘景物入微至细。“微言”说事是宋词主要特征之一。
咏物词与咏物诗在表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词的咏物是以围绕“我”情或某一个体为主的体系上,所寄托的情感绝大部分具有特定性和狭小性。别于诗情的“自由和广义”,同于“诗言志”类释义。咏物词通过一些手法来咏某“物”,由物的一些特征生出情愫。或“我”因物生情,来佐物与我的转化,及情感一致性且又互换包容。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上例的“物”先以人们共同认知的面貌而出,能觉其“香,能”消“暑”,能见其“清圆”,初步摄取了“物”的特征。之后词人独回到以“我”为中心的视觉,观它“一一风荷举”。进行了微言刻画。
为什么说“一一风荷举”是“我”个人的视觉呢?因为读者体感在此句时感情区别于其它描述时强烈感有所不同,它更形象更生动更新颖别致。所以此句具有特殊性,而特殊性的东西就是一种特殊的视角。
该词上片重于“景”语,下片重于“抒”情。但抒情中又是与所咏之物时时相关的,虽没点明,但此“物”在下片处处暗存。歇拍“梦入英蓉浦”与“一一风荷举”遥相呼应。可见咏物词与“我”或某一主体是互依并重关系。
二:咏物词中的“我”或主体有时侧重充当“旁观者”角色,旁即指“我”指不入词中,观即不入词中而游于词外却又感同身受,通过咏物借此来印证“我”的某种寄托。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该词借咏春雨来展现出女子的愁怀。而“我”是一个局外人,“观”春雨的迷蒙,进而描述女子眉若遥峰。“泪”恰似“雨”,显出一派凄迷意象。
三:咏物词亦抒发人世“宏大”之情,借此来托出尘间的“微小”个体在生活中展示的各类画面与遐想,
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主旨是赞美雁情坚贞专一。词的开头三句,陡然发问,奇思妙想,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像极为新奇。“情是何物”,这似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人只是从形骸上看待男女之爱,并不懂得什么是“至情”,作者劈头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要唤起世人对“至情”的关注,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作张本;同时也是为了点出“情”字,并用它贯穿全词。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互爱着的双方可以生死与共。
四:咏物词的语言
咏物词既为“词”,当然还应具备宋词的一些特征,语言表达方式上有白描语,重于情感递送。但更多咏物词巧于炼字雕琢,攻于浑成。中小令咏物词虽篇幅空间受限,但也有名作不少,如
卜算子·咏梅
[ 宋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该词以白描语呈出,朴中见真,淡中显幽,视物如我,我亦是物,
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咏物词在遣字上适当倚重于雕琢性,可使其题材更强调景物的迷茫,远致,空灵,柔曼等等效果,使咏物的“物”地位提高到与“我”或某一受体同等水平,这是咏物词应留心的地方。
五:咏物词的题材范畴及今人填咏物词的几点建议。
咏物词的题材广泛,自然之物,生活之物,咏人咏花咏春咏雨等等不一而足,今人咏物词亦可增加更多题材,不过宋词具有一些特征,而咏物词又是其分之一,亦具咏物特征,
今人咏物词我认为应遵偱的基本原则就是先要守住宋词特征,然后在咏物手法上吸收前人名作加以悟解,多看一些例词。 一首咏物词填成,读者有“物已为你用”这种感觉时,说明咏物达到了情致的效果。今人填词不必扭捏于畏惧自己是“今人”而去复古。保持宋词古韵风味与你是今天的现代人是不会起冲突的,重于把握,在分寸之间见艺术。
于2020乍4月1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