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知名词曲作家向发旺
随笔作者/向远茂/舞台照片/张承华
6月13日,天空飘洒着凉爽的微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吉首前往古丈茶乡去拜访知名词曲作家向发旺,我行走在古丈县城古常友谊桥的不远处,一眼就看见他准时地等候在茶城的街道上。让我为之感动,更为之肃然起敬,他毕竟是一个知名的词曲作家、摄影家,曾经担任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却没有一点架子,很是平易近人,就像两个几十年不见的朋友与兄弟那么亲切!其实,我们是人生的初次相见,没有拘谨的感觉,这也许是我们经年在外养成的秉性和习惯,直来直去,免了很多的俗世客套,我们如约相聚,握手问候,真诚相待。随着,热情的老兄带我去品尝特色早餐,这美食里充满着浓烈而温馨的家乡味道。之后,我们去了一个安静的茶座,我们兄弟从上午10点谈到下午5点,畅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际遇和艰难,还有那带血性的奋斗与拼搏的经历。
向发旺,男,苗族,1955年10月12日生,湖南省古丈县坪坝镇溪口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市武清县196师炮兵团二营六连无线电通信班班长、文书兼军械员。退伍后历任古丈县默戎镇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古丈县委办副科级干事,古丈县委对台办公室副主任,古丈县人武部军事参谋、政工科长、副部长、部党委委员,古丈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古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县级干部等职务。同时曾兼任S229线吉罗公路和张罗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古丈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湘西自治州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第一届古丈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古丈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摄影家协会顾问,第二届古丈县文学艺术界诗词盈联协会名誉主席,古丈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古丈县老年大学副校长,古丈县爱音合唱团顾问。1987年以来,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发表通讯、论文、诗词、新闻稿件及照片350多篇(幅)。80年代末就成为了人们公认的新闻摄影小专家,1994年加入湘西州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1999年为《中国摄影家全集》入集摄影家。1988年《茶乡纪行》对台宣传通讯稿件获湖南省委对台办二等奖;1989年《游子的祝福》照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港澳海外版、湖南文化报等刊物发表,获湖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二等奖;1989年12月《林区新貌》照片获湘西州团结报社、湘西州林业局三等奖;1990年《社巴节》组照片5幅和《土家跳马节》组照片3幅在《民族画报》、《民族团结》、《湖南画报》等刊物上发表,获湘西州委对外宣传组和湘西州委宣传部一、二等奖;1990年2月《七叶参被评为中国优质保健茶》对台宣传新闻稿件,获湖南省委对台办二等奖;1990年3月《台湾篷莱米落户湘西》新闻稿件获湖南省委对台办二等奖;1991年10月《跳马》组照片3幅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湘西傩文化展》,1992年在《民族画报》第5期发表《酉水龙舟》组照片5幅,获湘西州第二届好新闻一等奖;2001年7月《跳马》照片和个人简要事迹入编《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纪珍藏版)。因工作及新闻摄影等项成绩显著,1989年12月被州委对台办评为先进工作者;1990年3月获湘西州人民政府记大功奖励;1990年12月被湘西州团结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同时获湘西州人民政府嘉奖;1990年至1991年被湘西州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和湘西州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对外宣传通讯员;1991年被湘西州国防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州国防知识函测竞赛先进个人,同时被羊城晚报社评为积极通讯员,被湘西州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1992年2月获县人民政府嘉奖;1993年9月被湖南省国防教育委员会评为刊授国防教育先进个人;1994年1月获县人民政府记功奖励;1995年8月获湖南省国防知识书面竞赛优秀奖,同时被湖南省国防教育委员会、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湘西州委对外宣传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吉首军分区政治部评为优秀通讯员;2001年7月被湖南省委办公厅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1996年至2000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获湘西州人民政府嘉奖;2003年2月获湘西州人民政府嘉奖,2002年至2003年连续两年被湘西自治州张罗公路建设指挥部评为征地拆迁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2月获湘西州人民政府全州整脏治乱工作先进个人嘉奖,2017年10月被湘西州关工委评为全州党史国史教育优秀宣讲员;2019年3月被州关工委授予全州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荣誉称号。业绩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第二卷)、《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中国专家大辞典》(12卷),《世界优秀人才名典》(中华卷第2卷)、《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等大型人物辞书,并获荣誉证书。他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他总是以军人的气质和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个普通士兵开始起步;退伍后,从一个普通干部做到县团级干部实为不易,可见其展现的才智。
我们兄弟的谈话,更多的是紧紧围绕词曲创作而展开的。我知道他对音乐痴迷的爱好和出色的才华,人的爱好与努力只是一个方面;天分是成就一个人的主要方面。一般而言一个人能作词,但不能做曲,这就是术有专攻的说法;既能作词又能作曲的词曲作家是不多的,大而言之国内可能有很多大词曲作家,小而言之我们湘西小地、茶乡小县是不多见的。向发旺兄长他这些年来创作有100多首词曲先后在《中国乐坛》、《中华演出网》、《中国词曲网》、中国原创音乐家协会出版发行的2017——2018年度《中国优秀原创歌曲百首》、《当代中国歌苑十人行》等刊物上发表。2019年10月《您是人民的好领袖》歌曲被收入《祖国颂歌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原创歌曲征集评选中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中国乐坛杂志社银奖。还有《众志成城扫除疫魔》被湖南省文化馆选入《艺抗疫情云游湖南》文艺作品专题展示,并收入中国红——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原创歌曲大典,可谓荣誉多多、硕果累累。他说创作是一种业余爱好,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陶冶情操,不为名利,是对文化生活爱好与精神的追求,更是为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爱国、爱家、爱我中华的爱心所在。
向发旺兄长更是十分高兴地谈到了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勇与著名歌唱家民歌皇后宋祖英老师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都是从大山走出来的代表,是湘西的骄傲。他谈到了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张远福教授的情趣音乐教学法,让他受益匪浅,更是谈到了他与张远福教授的友谊及词曲创作精诚合作所取得的成就,这与张远福教授的信任、交流及指导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畅谈到《我从大山走来》的创作动力与理念。他说这首歌是写给天下的父母亲与天下的儿女的一首歌,这不仅仅是写给词曲作者的父母,这首歌的原创核心就是歌颂天下的父母亲,养育了天下的儿女,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很多的艰难与辛劳,天下的儿女们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忘掉奋斗与拼搏的精神,不能辜负父母,放任自己,懈怠责任,要迎难而上,拼搏前进,大则为国,小则为家。我们要从点滴做起,让华夏子孙做时代的新人,个个成为有用的人才、人人成为可用的栋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争光添彩。
同时,向发旺兄长谈到了中国科学院石勇教授与著名音乐教育家张远福教授对《我从大山走来》的词曲创作给以很好的评价。石勇教授说“佳作已聆听欣赏,为您点赞”;张远福教授说“佳作不断涌现,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功德无量”。
有网名玉琢的朋友评价:“主人公(向发旺)真是音乐艺术的奇人,既是歌词创作能手,又是谱曲大家,词曲律韵绝伦,加上山水绮丽的图片,具有高超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称得上古丈音乐界的泰山北斗”。
还有昵称云天的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朋友,夜听向老师《我从大山走来》感怀,您的朋友圈里每一首歌都那么好听,听您的词曲就是美的享受。我非常喜欢《我从大山走来》这首歌曲。此歌有空灵回旋之美,直抵灵魂。以前有人说歌可以带来灵感,我不以为然,直到遇见这首歌才深有感触,让我很快就创作了一首散文诗:静夜有高吟,回声动我心。松风三径月,竹影六弦琴。欲忘尘间事,难追天外音。幽怀常入耳,不向梦中寻。
最后,知名词曲作家向发旺用三句精辟的创作理念作为临别的赠言,他说“歌曲创作主要基于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二是来源于激情,激情是创作的原动力;三是来源于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创作的根基。歌曲的创作一定要扎根于祖国美丽的山川与江河,立足于家乡的大地和土壤,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主题歌曲:《我从大山走来》作词/向远茂、向发旺/作曲/向发旺/演唱/张滔。
作者简介:
向远茂(泽林由之、岁寒三友)湖南湘西州人,湘西门户网站--湘西社区文学版版主、湘西生活网会员、人民网会员、天涯社区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华诗词网会员、都市头条松竹梅文学苑版主、金沙柔水文学潮版主、行摄天下/书法世界版主。平生喜爱文学、诗词、散文,多年来初心不改,笔耕不辍。闲散之余,著有《走过岁月》、《乡韵》、《微信云中来》出版有《心灵之约》诗词、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