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革命史诗连载四(诗与书法)
开国元勋--习仲勋
保 卫 延 安
(一)
胡儿统兵二十万,
气势汹汹犯延安。
彭习并肩战胡虏,
三战三捷克敌顽。
史实注释:1947年3月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20余万人,向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习仲勋、彭德怀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依靠陕甘宁边区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正确运用毛主席制定的战术原则,与十倍于已之敌,展开殊死斗争。经过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湾三战三捷。大挫了胡宗南集团的进攻锐气,使蒋介石“三个月解决问题”的企图化为泡影。

土 改 纠 偏
(二)
土改试点黄家川,
上书诤谏纠左偏。
主席阅后批照办,
转发全国学经验。
史实注释:在土改中,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于1948年1月4日至2月8日一个多月内先后三次给党中央毛主席发函电,报告边区各地土改普遍发生“左”倾偏差问题及所造成的危害,直言不讳的提出反对“左倾情绪”,毛主席对习仲勋敏锐的洞察力和中肯意见十分赞赏。於1月9日批示:“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各县的土改工作,务使边区土改工作循正轨进行,少犯错误”。于1月29日批示:“完全同意仲勋同志这些意见,华北、华中各老解放区有同样情形者,务必密切注意改正“左”的错误。”。3月12日毛主席又把习仲勋上报的绥德县黄家川村土改工作经验,同晋察冀平山县和晋綏崞县三个典型经验转发全国,指导全国的土改工作。

十 年 参 政
(三)
十载国务协总理,
呕心沥血无巨细。
文教方针十六字,
奠定教育百年基。
史实注释:1952年9月,习仲勋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他主持制定的“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1953年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协助周总理工作长达10年之久,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评价。

修 改 碑 文
(四)
碧血当年洒照金,
淳化建陵慰忠魂。
高风亮节不居功,
习老坚持改碑文。
史实注释:1958年9月,陕西淳化县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在县城北关修建革命烈士陵园,以慰忠魂,昭示后人。碑文第三稿写成后,铅印发送曾经在淳化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领导审阅,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看到第一段文字“……党的负责人刘志丹,习仲勋,张德生,赵伯平等同志都亲自深入淳化地区,组织领导人民闹革命”后,坚持提出:“活着的人中写着我的名字,没有必要,请删去。要写也希望写上淳化人民熟悉的同志,不要偏爱,这是历史,勉强不得。死的人我希望多写上一些同志的名字,记不起的人也希望在碑文中着重提一下,离开了这些无名英雄,或忘记了他们是不公平的。”按照他的意思,碑文删去了活着人的名字,增添了烈士的名字,并着重提到了那些无名英雄,在纪念碑后面,还刻上了当时确认的330名烈土名字。现在,当你步入淳化革命烈土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肃穆庄严的纪念碑,习仲勋修改碑文的趣事被人们传为美谈。

蒙 冤 被 贬
(五)
小人得志庙堂暗,
康生一伙害忠贤。
强加罪名莫须有,
六月飞雪冤冤冤!
史实注释: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康生一伙以”利用小说反党”的莫须有罪名,诬陷习仲勋。致习仲勋被关押迫害长达十六年之久。

作者简介:习仲勋故里书法家、诗人王嘉平,1946年出生,退休语文教师。自幼酷爱书法、诗词。书临《曹全碑》《华山碑》等汉代名碑和现代书法家刘炳森之隶帖。在书临前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创作隶书条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创作的书法诗词曾被照金革命纪念馆、陕西省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故居馆藏。现为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富平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富平诗书画院院士,黄河金三角文研院富平分院会员。

李淑华,乌铁退休工人,喜爱文学诗歌,热爱朗诵艺术,沉醉于诗画般的浪漫诵读中,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