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 葚
又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初夏,多少人走进田园树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赏瓜果的甜美。
前几天妹妹去哥家给我捎了一点桑葚和樱珠。我下班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打开袋子,看到袋子里有紫的诱人的桑葚,还有红的樱珠,黄的樱桃。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家乡美味。看着诱人的果实,忍不住口水下咽,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粒桑葚放进嘴里,霎时一股清甜的桑汁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住的房子后面,父亲栽了一棵桑树,还有桃树等,那个时代没有冰箱,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新鲜水果。桑葚算是一年当中早熟的水果一种,身段虽有些丑陋,也是当时人们的最爱。
每年小麦成熟的季节,桑葚也会由红变紫,挑逗人们的欲望,我们姊妹三人就会每天就会去屋后摘桑葚,记得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样的是熟了,看到红的就摘了吃,经常酸的眼睛鼻子都要皱在一起了,后来父亲告诉我们越紫的越甜,红色的酸,变成紫色时才甜。于是我们就摘紫色的吃。吃的嘴唇,舌头都变成黑紫色,手指也被染成黑紫色了。刚开始很害怕变成紫色,后来觉得好玩,把嘴唇故意染成紫色。
吃着家乡的桑葚,品尝着酸甜的味道,我突然觉得生活就像这桑葚:有酸时;就有甜时。必须经过花开花落,风吹;日晒及雨淋的洗礼,才能修成正果。人生岂不正是如此………

父亲曾经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桑葚树的故事,话说乾隆皇帝夏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在一个晴朗的中午,路过一片树林,找不到店家吃饭官兵们走的是又累又渴,皇帝下令就地休息一下,有一个随从发现树上结的果子,就试着尝试了一下,发现甜甜的挺解渴的,就摘了一些让皇上解渴,皇上一吃发现特别好吃,就命随从们摘了解渴。
皇上去江南秋天返回时又路过那片树林,他寻找当时结果子的树木,无奈没有认出来桑树,发现树林里有好多高大茂密的吹树正开着许多鲜艳的花朵,像一串串孔雀的尾巴,艳丽无比,皇上以为是他吃过的桑葚,觉得解了当时之渴,就对吹树说,“你就是树中之王吧”。
桑葚听到皇帝的封赏,当时就气的肚皮爆炸,心想当初是我帮你们解渴,反过来封吹树是树中之王,也太不公平了吧?从此桑树只有垂头丧气的活在高大的吹树脚下。长不高肚皮就裂了,但是桑树依然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美味果实。吹树却耀武扬威的长的高高在上。

记得70年代那个时候知青都分配下乡,那个年代流行学习农业学大寨,知青们抗旱,修梯田,在堤堰上栽桑树,我们野珠村有一处桑蚕养殖处,饲养员们每天都下坡採桑叶喂蚕宝宝,绿色的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就只剩桑叶梗。蚕宝宝经过一段时期就会吐丝,然后变成蚕蛹,吐出来的丝会是一个蚕茧,蚕蛹住在蚕茧里,人们会取蚕蛹当做美餐,蚕茧就会变成丝绸的最佳产品。
后来农业大包干,土地分给每家每户,村里的养蚕基地取消了,堤堰上的桑树怕影响作物的产量,渐渐的被人们铲除。以后吃到美味的桑葚也就很难得了。
现在人们知道桑葚和桑叶都有很多医用功效,好多人有闲地的都栽棵桑树,有的人们用桑葚泡酒喝,降血压。摘秋天霜打的桑叶泡水喝,平肝,明目,清肺,凉血止血等,称之为“人间圣果”。
现在又到了采摘,储藏的季节,人们有的忙着用桑葚泡酒,有的冰冻起来煮冰糖吃,吃的花样是越来越多,也提现了桑树的价值地位。
桑树虽然没有吹树那般高大,却有着奉献自己,健康他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简介
宋金英,黄岛新区人,青岛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本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在工作和事业中,曾多次荣贺嘉奖,闲暇之余对文字有所钟爱,曾发表过巜东夷文学社》,《赣雩文艺》,《百度app》,《都是头条》及网络平台等众多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