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革命史诗连载(之三)
开国元老习仲勋
诗书作者/王嘉平 ..
篇启 .
鞠 躬 尽 瘁
立诚入团正少年,
狱中入党经考验。
两当兵变初试刀,
创建边区功劳显。
坚守边区南大门,
横山起义史诗赞。
保卫延安少胜多,
土改诤谏纠左偏。
九纵项谦德量鸿,
十年参政国务院。
高风亮节不居功,
修改碑文传美谈。
蒙冤被贬十六载,
首倡开放在岭南。
奉调中央筹国计,
鞠躬尽瘁忠肝胆。

(一)
立 诚 入 团
自幼胸怀英雄胆,
睿目识贤严木三。
指引跟党闹革命,
立诚入团正少年。
史实注释:1926年,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庄里镇立诚中学高小部,班主任是富平县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之一的共产党员严木三,是他引导习仲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5月,习仲勋经宋咏梅、武子缜介绍加入中国共青团。时年还不足13岁。

(二)
狱 中 入 党
三师学潮投毒案,
含冤入监受牵连。
不屈不挠争自由,
狱中入党经考验。
史实注释:1928年,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三原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三师),大约在三月下旬,有人给教员饭锅里投放了一种叫“人盐巴豆”的毒药,部分教员用餐后轻度中毒,习仲勋等11名学生蒙冤被捕。在狱中他和同学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争取自由。经武廷俊介绍於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5岁。

(三)
两 当 兵 变
两当兵变初试刀,
悲壮激烈胆气豪。
先烈血染旗更红,
前仆后继星火燎。
史实注释:1930年习仲勋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到长武县杨虎城部进行兵运工作。两当兵变是1932年3月在甘肃省两当县由习仲勋、李特生、刘林圃的领导下发动的。兵变后,队伍改编为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五支队。支队长许天杰,习仲勋任队委书记。5月刘志丹奉省委指示带领陕甘游击队到礼泉县一带接应,习仲勋等带队向陕甘游击队靠拢。且战且走,历尽艰辛。途径永寿县城时遭到当地势力很大的土匪头子王结子的包围,经过激战,部队被打散,兵变失败。习仲勋秘密回到富平,后被党派到照金与刘志丹等同志开始了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斗争。时年19岁。

(四)
创 建 边 区
仲勋志丹肩并肩,
浴血奋战陕甘边。
创建革命大本营,
中央红军落脚点。
史实注释:1933年陕西省委调习仲勋到红二十六軍,先是任少先队指导员,后又任陕甘边区书记,携手刘志丹、谢子长,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一二次围剿。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创造了条件。习仲勋在革命危难关头发挥了决策作用,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五)
横 山 起 义
执行政策搞统战,
横山起义史诗赞。
主席接见胡将军,
景铎换乘仲勋船。
史实注释:横山起义是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指示下,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亲自组织领导的。习仲勋正确地贯彻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在实践中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出色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横山起义的胜利,使榆林地区12万人民获得解放。使北线的国民党军丧失了25个据点,损失了40多个连队的兵力。1946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西北局的领导人接见了胡景铎,毛泽东握着胡景铎的手说:“景铎同志,你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下邓宝珊的船,上习仲勋的船,你选择这个道路是正确的。你的革命行动给西北的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作者简介:习仲勋故里书法家、诗人王嘉平,1946年出生,退休语文教师。自幼酷爱书法、诗词。书临《曹全碑》《华山碑》等汉代名碑和现代书法家刘炳森之隶帖。在书临前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所创作隶书条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创作的书法诗词曾被照金革命纪念馆、陕西省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故居馆藏。现为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富平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富平诗书画院院士,黄河金三角文研院富平分院会员。

主播简介
宋春献,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喜爱诵读、合唱,以声音抒发情怀,感恩社会。现为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理事,并担任国内多家媒体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