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一夫按语: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习语近人曰:民生无小事!人民是执政的根基!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们无不把“六稳”“六保”之“民生”和“就业”当作头等大事来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始终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党的宗旨纲领,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们乐意看到切实履行责任担当,一心为民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坚持不懈的大好局面。
允许摆地摊,比发几亿消费券还管用!
而以此类推,允许公众有更多的创业自由,取消各种“条条框框”,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不考核占道经营”:保民生让文明更有温度| 新京报快评
原创 柯为 新京报评论 昨天
“城市文明”跟人情味并不矛盾,保就业促民生本也跟城市文明的内涵相通。
▲资料视频。成都允许商铺摊贩临时占道经营 商户:更有信心把损失找回来。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 | 柯为
今年全国“两会”上,保就业成了重要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而中央文明办日前的一记“重磅举措”,也对此做出了呼应。据新京报报道,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消息一出,备受社会关注。
众所周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评比,旨在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动城市良性发展,也已经成为城市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容市貌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最直观的部分,更是被很多地方置于首要位置。
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各地对商贩乱占道经营行为都有硬性约束规定,有的地方在日常管理中对流动商贩几乎是“严防死守”。
如今,在保就业的形势下,中央文明办明确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值得肯定。而这样的举措颇具现实针对性,也体现了政策因时而变的灵活性。
在特殊时期适时调整管理分寸,对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的治理变得更为宽松,也给流动商贩更多空间,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促进民众灵活就业放开政策限制。到头来,此举也能实现政策在复杂现实面前的再平衡,有助于稳住就业,促进各地经济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并不会损害城市管理的文明底色,反而会因政策调适的人文性而增加文明色彩;不会给民众带来多大的不便,反而与民众期许和“保就业”的民生需求契合。
事实上,为降低疫情冲击对民生带来的影响,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就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到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
而在地方层面,为保障民生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就业,包括成都、杭州、许昌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采取措施引导摊贩集中规范经营。如成都目前已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从实施效果来看,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增设便民服务点,城市管理变“堵”为“疏”,这既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政策弹性,又体现了城市的包容和温度,方便了民众生活,稳定了就业,促进了市场繁荣。同时,这些各具地域特色的市声、市容,本身也能成为独特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而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并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那样的混乱无序状态。对地方层面而言,要用善政去承接政策善意,在放开规定的同时,还需要出台更加精准的管理政策。
一方面需要促进就业,方便民生,集聚消费人气,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探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商户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提升政策的精细化水平,以带给商户稳定的预期。
就此看,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确是疫后的善意举措,但对各地方未尝不是深层次的启示:“城市文明”跟人情味并不矛盾,保就业促民生,本也跟城市文明的内涵相通。
□柯为(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李立军
写留言
何辰斌
建议加个前提,不影响交通和安全
常无心
要鼓励才行,城市不能一味追求整洁,统一化,更要有温度,有人性,有特色,有烟火气息,这才是千百年来人群聚集生活的根本目的。
故人云散去
占道经营这事只要在别人家小区附近马路都没意见!就像公厕选址一样!
一切🇨🇳随缘
真真正正的惠民利民,接地气的好政策
腾腾
为了创文明城市而取消流动摊位,早市夜市等小本经营,本来就是不利民生的政策早就应该取消了。其实只要不影响居民通行,不影响居民休息,有何必呢!很多城市因为这项政策损失了多少流动人口又有谁统计过呢?
塔切
人性化举措让城市更有温度
陽光心态
坚决拥护这一决定,这就是保就业的实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