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侦查员心理战与逻辑推理之实战札记
(四)疯狂心魔
•
• 约1994年秋,在胶南市区王戈庄大集上,一位现役军人,抓获了一名给其自行车放气、又拔出气门芯扔掉的小青年,直接扭送到市局治安科,要求对其依法处理!
• 说实在的,仅就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连个最普通的治安案件也立不上,顶多给予个批评教育,更根本就够不上个、正儿八经的“依法处理”。
• 当时,领导将任务交给我,有心随意地安排说:既然人家部队的同志,费事把力地,将人弄过来了,你就张目着去办办吧,也好有个交代!… …咱们也算是重视,对得起人家的这份积极性。
• 其实,我自己也觉着,抓蛤蟆何须打虎阵,杀鸡焉用宰牛刀!简单一照应,应付一下差事就得了!
• 虽然如此,但作风使然,基本的工作程序,还是应该走一下!随后,我即首先向那名部队的同志,详细了解了情况,并作了询问笔录等相关例行性的工作。
• 据该名部队的同志反映:他已经在部队服役多年,长年难得回趟我们老家。这次回家探亲,骑自行车来市区赶集,将自行车正常停放在、集市边上的集中停放点,却不知何故,遭此小青年破坏!而他与这名小青年,素不相识,更无冤无仇!

• 听完军人的陈述,我也感到纳闷!转念细思:
• 1、这个小青年,年纪轻轻,相貌不差,怎么就不学好,干出这种鸡鸣狗盗、令人不齿的“下三滥”勾当!
• 2、听观其刚被扭送过来时的言、行等,感觉他,也不像是个精神病人!
• 3、从该青年“损而不盗”的具体行为来看,感觉其违法动机:应该是意在“使坏”,而绝非“图财”!
• 4、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却对一个身份光荣、而又无任何瓜葛的陌生军人,实施此等令人不齿的报复、泄愤性行为,其中,应该必有蹊跷!
• 职业的敏感性和喜爱探索、研究的心理,使我顿时改变了主意,遂暗暗琢磨:
• 此人,行为怪异,不同寻常,得用心好好地审审他!或许,能有点意外收获;或能以此为例,获取点特殊的办案经验!
• 结果,经过初步审查,还真是不出所料,也使我愈加奇怪!该小青年陆续交代:
• 近几年来,其屡次在大集或商场、街道等不同的公共场所,见到穿制服的军人,就寻机给他们所骑的自行车放气,并拔出气门芯扔掉,使他们一时维修困难、无法骑行,而且,在大众场合下,非常尴尬、“掉份”!
• 至此,我静下心来,根据初审情况,对其违法动机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琢磨、分析:
• 1、这家伙,怎么老是和军人过不去?!看来,其应该是心有所指,专门对军人下手!难道是,其对军人有偏见、仇恨、或“嫉妒症”?!抑或,有其它什么特殊情况、或原因?!
• 2、经验丰富、善于观察总结的优秀侦查人员,往往都有一种特殊的技能和灵感:正常情况下,嫌疑人,一旦真正彻底交代完了自己的问题、或罪行后,一般常常都会出现,类似于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神情略显轻松等,特别的举止和表情;有的,甚至是在“吐空”的同时,会短时内,神情镇静地主动提出要水喝,或要烟抽,!
• (嫌疑人“吐空”之时的此类表现,往往细微而稍纵即逝!如果经验不足,大大咧咧,不懂得留心观察,或把握的观察时机不准确等,则常常很难发现、擦肩而过!而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掌握了这种“独门绝技”,才能具备,断言某案件嫌疑人,是否已经完全彻底交代,或是否已经“审透了”,之资格或“底气”!否则,一切类似结论或所谓的判断,都只能算是“想当然”而已!)。
• 而反观此小青年,在勉强交代了许多、专门对现役军人所骑的自行车,进行针对性破坏的“下三滥”行为后,却仍然表情凝重,思想压力,似乎还是一直很大!
• 3、其长时间、三番五次地,见到军人,就挖空心思地“使坏”,难道仅仅只是对自行车下手?!其初步交代,是不是避重就轻?!
• 有鉴于此,我决定加强攻势,提高讯问力度!
•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是不出所料!这发力一审,又迫使其陆续供述了10来起、专门寻找现役军人家庭,先窥视清楚其家门洞开、又家中无人后,再趁机溜门、进行盗窃的刑事案件!

• 这就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遂再次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判:
• 1、该青年,看似精神正常,却为何专门针对军人及其家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 2、从其实施这些违法犯罪活动的时间、危害严重性等来看,他开始阶段,只是破坏自行车,后来,则既趁机破坏自行车,又寻机溜门入室盗窃!
• 3、从其违法犯罪的频率和恶性来看,是越来越密集,越来越猖狂!
• 4、他给自行车放气、扔掉气门芯,明显是损人不利己!又不像是“无聊”、只为了“穷开心”,而随便“恶搞”、“使坏”!那他,到底图的、又是什么呢?!
• 5、若是为了图财,那他,为什么只破坏而不盗窃自行车?!而且,对其他非军人家庭的财产,却又是秋毫不犯呢?!
• 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我即决定,将其列为“特殊案件”,作个专门“探究”,让该小青年,对自己的违法犯罪动机和心态,彻底一谈究竟,以破解我的一切疑问!
• 最终,通过“交心式”情感教育,探明了谜底。但其中的原委,却着实是有点曲折离奇,令人哭笑不得:
• 该小青年,出身普通农家,自幼羡慕、崇拜军人,连做梦都想当兵,做个一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威武光荣的军人!而且,在当时经济和物资,都还比较困、乏的年代,还能够吃穿无忧,享受部队相对优越的生活、待遇!
• (这,其实也是当时年代的大环境,尤其是青年人的普遍价值观和向往!)。
• 初中毕业后,他就积极报名参军!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参军入伍!致其日思夜想、强烈期盼的人生从军梦,成为一枕黄粱!
• 理想落空,这一沉重地打击,使其痛不欲生、人格崩溃!在思想深处,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心理,遂产生了极大的扭曲!
• 正所谓“物极必反”!自此,他即一反常态,对军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巨大仇恨,并事事处处,对军人及其家庭,以“作贱”“折磨”之为快!
• 故而,其一见到穿制服的军人,或大门口挂“光荣牌”的军人家庭,就冤怒莫名来,恶从胆边生,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进行恶搞、破坏,报复、泄愤。而且,其此种恶劣行为,是愈演愈烈!甚至是,最终,不惜以身试法、溜门盗窃!想来,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又扼腕悲叹!
• 但更戏剧性的是,当我们根据嫌疑人的供述,到其中大珠山镇某村、一户军属家取证时,又意外地发生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
• 该户军人的母亲,刚一弄明白我们的来意,顿时表情惊诧、目瞪口呆;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懊恼不已!
• 随即,她一个劲地又是打头、又是拍腿,嘴里还连连自语:“冤煞媳子了、屈煞媳子了… …真是冤屈煞、俺那好媳子了… …我,真是个老糊涂… …实在是,对不住俺那好孩子、好媳子”!
• 之前,对小青年的审查,其陆续交代的“乖张”违法犯罪行为,已经两次出人意料!而军属老大娘的这一异常举动,又搞得我一头雾水,一时不知所措!
• 我顿感愕然!不由地心想:这个案子办的,实在是有点玄乎!难道,还能是老大娘因为“巨款”突然失而复得,受刺激过大,乐极生悲而“魔怔”了?!
• 而当时,现场除了我和单位的一名司机,就她自己在家,万一真的出现了不测状况,我们旁无证人,将百口莫辩!这可如何是好?!我赶紧对其进行安慰。
• 等该老人家冷静下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家中被盗的几百元现金,在当时年代,尤其是在农村家庭,几乎是全年收入,也可谓是一笔“巨款”!是其亲手藏在卧室间北墙上、一个挂着的相框后面的。当初藏钱时,只有她当兵那个儿子的媳妇在场看见过,其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而她家中,又从来没有发现被人破门、或撬过锁!
• 所以,从某天,当她偶然发现,那些“巨款”,已经不知何时不翼而飞起,之后几年来,就一直怀疑,是其该儿媳这个“家贼”所为,且坚信无疑!

• 由此,闹得婆媳不和,互不搭理,偶尔一见面,就瞅眼挖鼻子。互相怨恨,关系极其紧张,几乎一触即发!但是,出于家丑不可外扬之考虑,她一直也没有报案、或对外声张过!
• 佩服老妇人,颇有侦查细胞,但可惜术业不专,不明白“大贼善于撬盗,小偷巧于溜门”(此“名言”,也是我自己总结、归纳的)的“贼路”!其知门未入道,实践欠经验;视野有局限,判断难周全。错致家庭不睦,误使儿媳蒙冤。唏嘘!慨叹!
• 通过本次由于对“小事件”的“探奇”而引出的“大案件”的侦办,使我进一步深刻体会到:
• 1、在公安实战中,无论案件轻重、嫌疑大小,都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办理;严格依法审查,深挖残渣余孽!
• 2、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的学习、探究,对于侦查办案,尤其是对于心态和人格扭曲的特、异案件的侦办,以及在对嫌疑人的预审中,都有着无与伦比、至关重要的实战意义!其杀伤力和战果,往往出乎意料!

作者简介
管延芳: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工作。1983年毕业于今山东省人民警察学院。长期从事刑侦、治安、监管、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和基层派出所等各项公安业务。喜擅侦查破案并有独到见解。文学爱好者,《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