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讯】一文了解:撮镇、项槖及“天龠长明”!
原创 撮小童
关于撮镇、项槖及“天龠长明”
昨天,《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公众号发表一篇文章《合肥东部有个神童名镇》,讲述了撮镇古城门上“天龠长明”的历史渊源,和神童项橐的故事,阅读量过万。
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撮街项目文化顾问翁飞博士,曾就撮镇、项槖及“天龠长明”撰写长文。现特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撮镇地名的历史由来
史载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路经此镇,巧遇项橐等小儿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子去路,孔子便让手下弟子前去,叫小儿门拆城让车。不料小小年纪的项橐却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
孔子听了惊问:小儿岂有难乎?因问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树无枝?
小儿随口答曰:萤火无烟,土山无石,井水无鱼,槁树无枝。项橐又反问孔子:鹅鸭何以能游,鸿雁何以能鸣?
孔子答曰: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项长。小儿辩曰:鱼亦能游,岂因足方;蛤蟆能鸣,岂因项长耶?孔子无言以对。
小儿又问:汝知天上闪闪有几星?地上碌碌有几人?孔子曰:仲尼适来此地,何必谈天说地。小儿曰:要论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几根?
孔子看着小儿们撮土搭建的土城,喟然叹曰:地多一撮,书重百城。又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拱手致礼。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
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以后人口渐多,建镇于此,叫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省掉城字叫撮镇。
项槖其人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项槖这个人呢?有说他是春秋时代鲁国神童,也有说他是春秋时期莒国人,还有说他是秦国人……,莫衷一是。
但既然项槖的故事是发生在孔子南行,遇到他带领孩子们“撮土为城”,历史上以撮城为名的只有今天的撮镇,与孔子南行的路线、事迹也相吻合。所以,项槖是在撮镇生活生长的,不容置疑。
关于项槖的史料文献记载有很多,简列如下:
1、《战国策•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记: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注:这是用战国时期另一位神童、今安徽颍上人甘罗的话,说出项槖当年七岁即成为孔子的老师。
2、《淮南子•修务训》记:
故钟子期死,而伯牙绝弦破琴,知世莫赏也;惠施死,而庄子寝说言,见世莫可为语者也。夫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
3、《淮南子•说林训》记: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治鼠穴而坏里闾,溃小疱而发痤疽,若珠之有类,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榛巢者处林茂,安也;窟穴者托埵防,便也。王子庆忌足蹑麋鹿,手搏兕虎,置之冥室之中,不能搏龟鳖,势不便也。汤放其主而有荣名,崔杼弑其君而被大谤,所为之则同,其所以为之则异。吕望使老者奋,项托使婴儿矜,以类相慕。
按:《淮南子•说林训》高诱注:“项橐年七岁,穷难,孔子而为之作师。”翁飞注:上文“项托”即项槖。
4、《论衡•实知》记:难曰:夫项橐年七岁教孔子。案七岁未入小学而教孔子,性自知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其次也。”夫言生而知之,不言学问,谓若项托之类也。翁飞注:上文“项托”即项槖。
5、《春秋后语》记:《御览》四百四引《春秋后语:甘罗曰:“夫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6、《高士传》记:《文选》卷二,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中“蔗士倾风,万流抑镜”旬下李善注引晋人嵇康《高士传》谓:项橐七岁为圣人师。孔子问项橐曰:“居何在?”日:“万流屋是也。”注曰:“言与万物同流匹”。雒书曰:秦失金镜。郑玄曰:金镜,喻明道也。
7、《论衡校释卷第二十六实知》记:
难曰:“夫项讬年七岁教孔子。”(翁飞注:“项讬”即项槖)见国策七、淮南修务训、说林训注、新序杂事五。御览四百四引春秋后语作“十岁”,误。
隶释童子逢盛碑云:“才亚后橐,当为师表。”“后、项”,“橐、讬”, 音近假借。
新序杂事五云:“秦项橐。”是项橐秦人。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策曰:“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孟康注云:“人,项橐也。”淮南修务训云:“项讬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