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着追梦
文/冯鑫 (河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有梦想,个个都爱追梦。
沈五群是一个天生痴迷爬格子的犟筋,更是一个执着追梦的邢台人。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坷垃地里滚爬,玩着地里的泥土长大,一身土里土气,满嘴方言土话。由于从小常缠着妈妈讲民间故事,幼小的心里便打下了长大也要爬格子编故事的烙印。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沈五群便迷上了读书和作文。寒冬一天清晨,正上四年级的沈五群冒着鹅毛大雪去上学,在厚厚的雪地上踩出一串深深的脚窝。他边走边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及大雪覆盖村里村外的景象。
当他第一个走进学校后,便拿起扫帚和老师一块儿清扫校园里的积雪。
这天上作文课,老师以《雪》为题让同学们作文,并要求至少要写二百字。由于沈五群“胸有成雪",很快便写出了一篇长过五百字优秀作文。
老师一看拍案叫好,便把这篇生动形象,主题鲜明的作文在课堂上当作范文大声朗诵。下课后,同学们把他高高抬举祝贺,大家高兴地把他誉为“校园小作家"。
从此,沈五群更加喜欢读书写作了。
从高小到高中,酷爱读书写作的沈五群,刻苦攻读,博览群书,并把生动有趣的词句抄写在本上,默记在心中。因而在上作文课时,在确定题目理清思路后,生动形象的美词佳句便像炒豆一样从笔下蹦出来,写出的每一篇作文都令老师眼球一亮,常在班里拿着他的作文当范文浅吟高诵,兴奋地读给同学们听,赢得同学们得喝彩和青睐。他的多篇优秀作文,被选贴在墙报上让大家参观学习。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鼓励下,沈五群那纯洁的心里便悄悄萌生了长大要当作家的梦想。
沈五群童年时家里很穷,常年以糠菜顶粮充饥。上学时买不起书包,母亲便用粗布精心为他制作了一个印花书包。没有钱买本买笔,母亲便去娘家把侄女上学用过的练习本拿来,含泪让儿子用本子的反面写字拉算草。
沈五群的母亲生长在战乱时期,没有机会上学读书。便把殷切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克服各种困难也要坚决支持孩子上学读书。
沈五群不负母亲厚望,发愤攻读从不偷懒,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时,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六门课平均97分,名列全校第三名。
遗憾的是当时不准高考,高中毕业一律回乡务农。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由于种种原因,沈五群与高考擦肩而过,留下终生遗憾。
为追求初心梦想,沈五群只好一边卖苦力养家糊口,一边利用业余闲散时间,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尝试着从书海里寻找宝藏,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那一年他在一家县办砖厂拉砖坯,是重体力劳动中最累最苦的一道工序。一块砖坯7斤重,一车规定装200块,重达1400斤。一个班要拉20多趟砖坯装窑烧砖。
砖窑里温度一般在50多度,拉车进去就是汗流浃背。
工友们常常打闹风趣地说,拉坯装窑汗水泡,阎王见咱把头摇。从那过来回那去,浑身汗臭咱不要……
在那重体力劳动异常艰苦的背景下,执着追梦的沈五群,以苦为乐像牛一样埋头苦干,天天率先完成拉坯任务,简单洗洗便在职工宿舍看书学习,并及时把身边工友们的先进模范事迹写成新闻稿,或送厂部广播室播发,或尽义务写在黑板上。
初夏的一天上午,他下了夜班吃罢早饭,便去更新一周一期的黑板报。他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很快便引来了不少人围观和啧啧赞美。
“这字写得真好,真带劲!”
“我要有这把刷子,就不在这砖厂干了。”……
工友们一边观看一边说笑着,沈五群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独自在黑板上肆意挥笔。
正好县里组织全县工矿企业领导来这里观察文明生产,打此路过也都围过来看稀罕。
只听一位颇有气质的“眼镜"领导问本厂陪同视察的王厂长:“这位写黑板报的同志在那个科室?”
王厂长猛一听询问,没有多想,便实话实说:“这是俺厂一个拉坯工在尽义务。”
“噢,看来贵厂人才不少啊?这样吧,我想把这位拉坯工调走去别厂专职搞宣传,你看行吗?”
王厂长眉头一皱:“不是不行,只是昨天我们厂务会刚研究决定,要把这位好同志调厂务办公室呢……”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厂里真的让沈五群去办公室上班了。
从此,他如鱼得水,在做好上呈下达等本职工作的同时,如饥似渴地读书“充电”,使业余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多年如一日,沈五群始终如一坚持刻苦攻读。每每吃罢晚饭,他就像春蚕贪食桑叶一样,独自抱着书看起来。有时看到半夜,有时通宵达旦。不是在灯下入迷读书,就是在灯下挥毫夜战。
读书为他带来了无限乐趣,业余创作使他丰富了人生追求。
在他言传身教的启示下,他的两个女儿也潜移默化地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写作使他美梦成真。自从参加工作后,仍坚持业余写作,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1978 年冬,他在《邢台文艺》发表了一组处女诗作,惊喜收到8元稿费,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数百篇(首),并有多篇作品获奖,连年被邢台县委宣传部和《邢台日报》《邢台晨报》和《牛城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写作让他尝到了甜头。1994 年元旦,沈五群在刚创刊的《牛城晚报》刊发了一篇旅游文稿,从而引起县旅游局的关注和重视,很快便把他从县办企业调到县旅游局,专职从事全县的旅游宣传工作。
为报答领导的信任,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为养家糊口,为追求憧憬和梦想,只有高中文化的他,一靠勤奋好学,二靠刻苦努力,三靠爱岗敬业,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体裁文稿的写作技巧,逐步成为旅游宣传和公文写作的多面手。
沈五群不但会撰写工作总结、旅游规划方案和资源考察报告,而且还会起草领导讲话、会议纪要和请示报告等日常公文。同时,他还自行加压,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和文学作品,消息、通讯、评论、诗歌、散文和民间故事,他都写得生动形象,有趣动人。
他从事旅游宣传工作二十余年,像一头黄牛走向三月的春野,不用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发愤图强,千方百计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历届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嘉奖。
退休后,他依然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依旧夜阑秉烛勤奋创作。
2017 年,他新出版的《美在太行》一书,以生动形象简练活泼的文风,荣获第八届中国时代风采征文银奖;他创作的诗歌《好美一棵树》,在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联赛中荣获金奖;他采写的一篇人物特写,在北京《大地之光》杂志征文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不久前,他以优异的创作成绩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会员。
在亲友的倡议和家人的鼎力支持下,沈五群和他的小女儿沈彩虹联手奋力,把多年发表在各地报刊上的数百篇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汇编,并从中精选出近百篇精美文稿,在反复推敲修改后,及时汇集成《太行追梦》一书,
《太行追梦》由邢台日报副总编甄忠慧先生执笔作序,河北省书协会员刘建林先生题写书名,正式由团结出版社面向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出版发行。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冯鑫,大本毕业,系河北邢台人,现在邢台日报社工作。本人爱好读书思考,爱好本职工作,工作就是写作,写作就是工作,有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