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桑梓代表故乡?出版书籍称付梓?

因为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有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所以“桑梓”可比喻故乡。 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 而梓树的嫩叶可食,树皮果实都可入药,是一种中药。果实:利水消肿;叶: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皮: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之功效。果实用于小便不利,浮肿,腹水;叶用于小儿发热,疮疖,疥癣;皮用于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古人印书,需选用纹理细密,轻而易割,耐水浸而不开裂、不变形的木材做雕版,他们认为最佳的选择就是梓木、枣木和梨木。因此,雕刻书版并印刷成书就被叫做付梓、梓行或付之枣梨。梓人是古代木工之一种,专制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后泛指木工或建筑工匠。
梓树到底是什么树呢?
梓树,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满树白花,秋冬荚果悬挂,形似挂着蒜苔一样,因此也叫蒜苔树,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别名:楸(长编),花楸、水桐、河楸(河南经济植物志),臭梧桐(东北植物检索表),黄花楸(云南造林树),水桐楸(湖南衡山),木角豆(杭州药用植物志)。
梓树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高达15m。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悬挂,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剂;木材亦可作家具。
宋朝陆佃《埤雅·释木》:“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故《书》以《梓材》名篇,《礼》以梓人名匠,朝廷以梓宫名棺也。”
(译文:梓树位居各种树木之首,所以称呼它为木王。因为树木没有比梓木更好的,所以《尚书》用《梓材》作篇名,《礼记》用梓人作木匠名,朝廷用梓宫作棺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