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惟愿与云彩儿齐飞
文/李德文
山顶上的云彩儿,总是愿意登高望远,张开翅膀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
我也特别喜欢那种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且神心和翥的感觉。每住一处或每到一地,总喜欢登上当地的最高处,开阔自己的眼界,饱览周围的风景,排解一时的烦忧,愉悦个人的心情。从小父亲就告诉我: 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这与毛泽东主席诗中所说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来上学了,先是读了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后又读了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困繁霜鬓,聊倒新停浊酒杯。诗圣居高怀远如此老道,我想可能与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有点关系吧!受到这些玄妙诗章的影响,我默默地立下了生命不息、登山不止的誓愿儿。我登过的山,虽都是些无法与喜马拉雅山相比的,却也不是无名之辈,都是不可小嘘的,也已记不清有多少了。如北京的西山、景山、万寿山;南京的栖霞山、钟山;大连的南山、望儿山;重庆的歌乐山;杭州的北高峰、九溪龙井山等等吧。但感触最深的还是俺山东的泰山、烟台芝罘的老爷山和文登的神椅子山。
登峄而小鲁,望岳而小天下。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之首,大概是与其奇妙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的高度有机统一密不可分吧。我从小就听奶奶说,曲阜人全,泰山神全。大概是人神昭示吧,我先后两次登上了泰山,饱览了孔子庙、中天门、南天门、碧霄宫、观日石等自然人文景观,有幸看到了泰山云海,泰山日出,还有泰山挑夫那肩挑日月的豪迈气概。以后有机会,我还要登临泰山,仔细看岱顶的无字碑、泰山石刻,去探寻我心中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登神椅子山,是受刚当新兵时向往大海的意念所驱使。当年经过两天一夜的乘坐闷罐火车的行驶,来到了神椅子山下,当海军不见海,却来到一个山沟沟里,这里山连山,山套山,与俺家乡的沂蒙山一点也不逊色,心中的奥憋就别提了,反复问老兵,海在哪里?老兵说,海在山的那边儿。于是,我就约了几个老乡义无返顾地向着山的最高峰——神椅子峰发起了冲锋,及至山顶,果见在那东方的辽远之处,天水一色,浩浩渺渺,怎么看也看不到海的尽头,那份浩气与爽气,便从心底油然而生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最常登的老爷山在我们部队的驻地。据说山顶上埋藏着齐国的国君康王,康王的儿子一生都不听康王的话,总是逆反而行,让他向东他向西,让他打狗他撵鸡。康王临终遗嘱,让不听话的儿子把自己藏于山顶,意在藏于山下。结果康王的儿子心想,一辈子都不听话老爷子的话,这次就听一回话吧,结果康遇山风一吹,与风水不合,齐国由此开始败落下来了。当然,这只当是一种类似神话的传说吧,但老爷山的命名与此可能是有关连的。还听当地人传说,秦始皇当年三次登临老爷山,建射鲸台,求长生不老之药,封阳主庙,如今山下的阳主庙还存有遗迹,只因是军事重地,不能搞商业开发利用罢了。
往事如烟,时势汤汤。山还是那些儿山,景还是那些儿景,人却不是那些人儿了。却因天行健,地势坤,而依然生生不息,人世情怀也因时势不同而变化纷呈。像云彩儿那样,不在乎山是否巍峨雄伟,只要能绕着山顶谷壑尽情的飞翔,并不乏居高临下,一览红尘渺小的感觉,凉凉的清风拂面,心中默念,将昨天的小烦、小恼、小郁闷都随着这山风散了,忘了,弃了,这感觉真是超级爽,美美哒!
山,仁者之谓也。那就让我们或高山仰止,或登山远望,或为识庐山真面貌,跳出此山看此山吧!
文/李德文,山东费县人,大学文化,军人出身。喜欢文学,曾任军报及检察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