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梦岩
[5] 内蒙古农牧学院. 畜牧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79: 4.
【附件二】
“和谐·发展”的理论思考
刘梦岩 刘文
摘要:青少时期阅读的《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伟人著作,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求学阶段的政治教程,《代谢·调节“偶联开关”学说》的创立及宣传捍卫,对相关问题的细微观察和潜心领悟,加上持之以恒的追求与探讨,这是相互作用的时代背景和重要因素。站在巨人肩上应有新的视野,立足前人成果提出思路见解,正是尊重历史,科学继承、开拓创新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和谐; 发展; 思考
从本质上说,社会是有机的整体,是永不停顿的机器,是协调的典范、和谐的象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为活跃气氛,引发兴趣,特综合数十年细微观察与思考,从商品生产、矛盾法则、农业能源、生态养殖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商品生产及交换的永恒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获取的现成生活资料逐渐减少。这种减少使人们不得不从事日益复杂、日益高级的劳动生产,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类生存、生长、发育、延代等方面的需要。然而,不管这种生产多么复杂,多么高级,生产的产品如何之多,如何之好,人们也永远无法自我满足极其广泛的需要。于是,人们不得不将自己多余的劳动产品交给社会,以满足他人对这方面产品的需要。同时从社会中换取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劳动产品。这种以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便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类需求的增加,要求商品种类、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这些,促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与发达。而所有制的变更等只能有利于生产或者不利于生产,只能有利于交换或者不利于交换,而不能废除生产,废除交换,不能改变生产、交换的目的。故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后,便永恒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二 、交互抑制法则
世界上的事物可以说彼此互相联系,也可以说彼此毫无联系,联系者并不一定对立,对立者并不一定联系,联系且对立者并不一定形成矛盾,但矛盾着的事物则必定既联系又对立。矛盾由三方面所组成,即对立着的两个事物以及将二者联结起来的纽带。只有当这两个事物通过纽带以不可调和,压抑与反压抑即“交互抑制”的方式联结起来时,矛盾方能形成。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纽带形成不同的矛盾,同一纽带可以联结不同的事物形成不同的矛盾。矛盾的性质由组成矛盾的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矛盾的大小则主要是由矛盾双方的力量以及“交互抑制”的程度来决定。导致矛盾的原因很多,总的说来有事物本身的原因和事物外部的原因。前者谓之内因,后者谓之外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矛盾的运动与发展。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在矛盾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有时可能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有时可能是外因起主导作用。弄清导致矛盾的原因是解决矛盾的关键。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有:离解法、并合法、消缩法、补长法,消缩补长和补长消缩法。
三、关于领导与权力
权力是公众意志、利益的体现与象征,人类社会没有与之不相关联的权力。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是实现政治主张和领导意图的保证。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权力,则不能领导、驾驭这个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权力,则不能控制、整理和建设这个国家;一个部门如果没有权力,则群龙无首,无所作为。国家的权力对外主要是通过国防和外交手段实现的,对内则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警察、法庭、监狱等实现的。
做为领导干部,肩负着或大或小的权力,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地位高得多,能量大得多,责任重得多。如能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社会分工来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当权派”和“无权派”,这是对立的统一,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虽然所表现的形式不同,但都是为了彰显人之社会生产力本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为目标的。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意识,就枉为领导,就不配掌握权力。
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划分、认定民族成份是一个非常敏感、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问题。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负责民族工作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将其做为一件大事、一件实事来抓。做到严格把关、脚踏实地,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善与创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有时确也有效,但不是上乘之策。查清病因,辩证施治,重视防病,轻病早治,这才是医家和患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民族工作包括其他工作值得提倡和效仿的。
五、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说,犯错误是一个普遍现象,世界上绝对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可以说,人们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一首《纠错》打油诗说得太好了:“人生有疏忽,莫道太糊涂,鉴定又复查,权威值几何?责任担肩上,有错当自纠,虽然遭误解,心底自在多”。犯错和纠错是人们回避不了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犯错,如何少犯错误、随时准备修正错误。通过纠错,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成熟,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
六、生态养殖与和谐发展
生态,乃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个状态,与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其独特的方式相互制约达到相对稳定与平衡即生态平衡。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维护和促进生态平衡,没有养殖业,就没有我们餐桌上的鱼、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就没有稻草、秸秆的相关转化与利用;农作物的种植也将由于缺少足够的有机肥料而成为一句空话;清洁能源沼气的开发利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就得不到保证;社会就不可能安定与繁荣,更谈不上实现小康。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好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如家畜家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栏舍中度过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多个体共居一起,其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NH3、H2S、CO2气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多数量排入与堆集,不光是污染环境,对饲养人员的健康不利,同时极大地影响了栏舍内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严重危害其生命。生态养殖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生态养殖,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七、中国农业大能源理论
中国是一个拥有占世界22%人口的大国,在未来数十年间,即使采取严格的节育措施,全国总人口也有可能从13亿提高到16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国家与国家相比,行业与行业相比,中国人依靠农业解决的用于以吃为主的能源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故可称之为大能源。她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围绕或促进其发展增值相关活动所涉及的能源,是中国领域内满足人们食用需要的生物能及相关能源的总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可耕种面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逐年减少,面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旱涝频繁、沙漠化扩大等严峻现实,这个大能源有待于不断地拓宽与展开;有待于吸收、继承同时冲破传统观念和框架的束缚;有待于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同时把握相关环节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有待于提高生物能及其相关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同时促进内部转化和良性循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满足中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把握“大能源理论”,必须树立六个基本观念。一是主体基础观念。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故此,必须将其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来考虑。二是衡量尺度观念。即用大能源尺度对农业状况和水准进行衡量,通过分析大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潜力前景等把握农业的兴衰,调整农业的拓展方向与目标。三是替代转化观念。在社会总能利用中,各种类型的能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与替代。如通过技术突破增加电能和煤能就能减少农村中林木、柴草等做为燃料的耗用。通过提高物质中间代谢转化效率则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直接增加有效生物能。四是生克供需观念。人类与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维妙维肖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与生物以外的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矿物等存在一种供需利用关系,采用相应方式通过调节这种关系能够满足人们的能源需要。五是有效换算观念。各种能源之间的换算要遵循效能原则,做到客观精确,尽量减少无效劳动和能源资源的浪费。六是知行合一观念即目的与效果相统一观念。实事求是,发挥优势,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能源效益。
八、致力社会进步与发展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人类社会的胶合剂和联结剂,是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纽带。通过这种胶合剂、联结剂或纽带,人类组成了社会,社会反过来又造就了人类。做为社会细胞的人类,必须依赖于社会,从社会中获取各种消费品。同时,又必须贡献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劳动产品。如果人类的社会消费从总体上大于社会生产,社会将不成其为社会,人类也将变成那些为自然界不欢迎、不容允并以淘汰或被宰食为结局的可怜的动物!事实上,人类正是在这种自觉或不自觉认识自身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发展的。人之本质为社会生产力,社会真谛乃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光明与未来,社会主义思想是致力于社会进步、发展的理论与学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搞社会主义就要以这种理论、学问武装人们、教育人们并使之付诸行动。社会发展是无止境的,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也有待于不断的丰富与发展。社会发展是接连不断的,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人的感悟、鼎新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促进社会飞跃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巩固发展成果,不断谋求更大的发展。
注:本文原载《中国农业》(2009.1),被该刊评为一等奖论文。作者1980年创立学说,1982年获得3项超前发现(文中第一二八点)。
【附图】
图1 草酰乙酸分解示意图
图2 偶联开关学说示意图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梦岩,男,1957年出生,湖南绥宁人,高级畜牧师。青少期认真研读过巜毛泽东选集》(1一4卷)及相关哲人专著。从中汲取了不少思想精髓与营养。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体系。可以说,“求索担当,鼎新奋进”乃在下之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