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总社|令人怀念的四月天文/二月风

金黄籽粒入篷舟,
破土小苗绿又稠。
待嫁水田秋后见,
稻花香里月光柔。
早上,我浏览朋友圈,看到老家种稻田忙着撒种呢。看完之后眼前浮现出很多之前的画面来。
还记得二十五年前,我嫁到胜利村三队岳然华家时,他家种四亩半地稻田,后来改成十亩地,别人家还有种一晌地呢。每当这时候就起早贪黑地开始忙了。
首先整理苗床:苗床在房前或者房后的小园里,有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苗床长方形,宽四米,长十五米,也有更长的,根据自家小园的长短和自家种几亩水田而决定,一个苗床不够,就弄两个苗床,那时家家每年都多备些苗,是因为老百姓懂得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道理,苗床中间留一尺多宽地,便于人和车来回走,两边是凹陷的长池,苗床中间每隔二到三米挖坑埋桩子,桩子高一米五,大约碗口粗细的杨木桩子,桩子夯实,上面用二根长木杆用大钉子固定住。插棚条:棚条是竹制的,棚条六米长两头削成尖尖的,把棚条放在长杆上,两头插入地里,一米插一根,远了不行会塌腰。罩塑料布:把塑料布罩在用棚条与木桩交错的棚架上,两头先不埋土,便于人和独轮车出入,两侧用厚厚的土埋好,塑料布外面再用长绳来回拦上,防止大风把大棚鼓开,因为出苗后,两头要打开放风。筛床土:立起一米多高的细筛把从地里拉回来的土筛一遍,筛去大土块和杂草等杂质,细土中拌上农家肥和壮秧剂。铺秧盘和上床土:秧盘是塑料的,长方形,长五十七厘米,宽二十七厘米,高一点五至二厘米,有许多小孔便于沥水,边铺秧盘边上床土,床土要上合适,多了到插秧起苗运输时太沉,少了苗又盘不好根,床土摊平与秧盘高边平齐就行。撒种子:种子不能撒厚,太厚苗不粗壮,也不能撒太薄,太薄等插秧时栽不出亩数来。这里的重点是泡种子和催芽:种子是几天前用乘有冷水大缸浸泡,这时的水和以后用的水不能沾油,七天后捞出用温水冲洗一遍,装入粗麻袋放在炕上,不能放炕头和中间,要放在炕稍,炕稍温度不高便于出芽,期间要勤翻动,还要掸水,二天后生出白芽,这时候就从炕稍拿下来放在地下让种子降温,待凉了再往大棚撒。以上的环节不能少,现在想想农民种点地太不容易了,应验那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家家都有稻田,有的是左邻右舍在一起干,也有是兄弟姐妹在一起干,虽然活很辛苦,但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边干活边唠着家常,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中午饭时,主人简单做点饭菜,大家吃上一口,下午接着干活。在欢声笑语中迎来夕阳西照,这时主人已经做好拿手的菜肴喊干活的大伙回屋吃饭,坐在热炕上斟上一杯美酒或者热茶,亲朋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饭菜,谈着年景,说到好笑的地方,大伙会笑得前仰后合……
时光匆匆,一晃二十二年都不种稻田了,七年不种地了,但是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生活,还是那么的甜蜜和美好!虽然那时生活很苦很累,但是我很快乐。如果生活让我从新选择的话,我还会选择那种田园式的生活呢。
我多想让时光倒流回从前,欢快地与家人们一起参加劳动,回到夕阳下家人和孩子在家门口望你走来的样子,多想,多想……
快乐的回忆是甜美幸福无比的!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 二月风,原名刘克清,一个灵魂深处充满诗情画意的灵性女子,文笔细腻、温暖,生长于黑土地,热爱文学,将所闻所见凝结于笔端,播种半亩花田,只为心中一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