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连载(四十四)
作者:张坚
家园与健康
家园是一个美好而温馨的概念。其含义极其深远而广泛,从家庭、家业、家乡,一直延伸至众志成城,建设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地球环保、精神慰藉、自由追求等等。概括地说,国是大家园,家是小家园,国是千万家,家在国之中,国家是由数亿个家庭的小细胞组成的庞大体。家园对人们来说,总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和依靠,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的避风港湾,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圆心,更是我们全部生活和精神财富的起点。
家园如此的重要,但人们的健康更为重要。家园与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关系。有了美好的家园,才能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幸福长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和智慧建设美好的家园,建设强盛的祖国,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从哲学的观点来说,健康是首要的,是人们一切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国家富强,才是人们最大的财富。如果说,把健康比作数字的“1”,其余诸如事业、家庭、财富、知识、荣誉、亲朋等等,每一项都比作一个“0”,只要“1”存在时,“0”越多,也就拥有的幸福和财富越多。而如果“1”没有了,“0”再多,都是空数,对自己对国家,都毫无意义。俗话说的好,健康无价,万金难买;千贵万贵人最贵,千好万好不如身体好;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自己等于零;有权有钱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全民过上健康幸福现代化的小康生活。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并提出全民健康,健康公平,共建共享,到2030年把我国人寿平均提高到79岁。从而把实现全民健康提升到重要位置和新的高度。
对于健康说法不一,有人说,富人有条件,才能讲究养生,追求健康,穷人没有条件,无法讲究养生,追求健康,只能拼命劳作,维持生计。而大多数人认为不管富人穷人都应该讲究养生,追求健康。健康是穷人的财富,是富人的幸福,是有一定的道理。穷人有了健康,才会有精力创造财富,由穷变富,获得幸福,投身国家建设。而富人有了健康,则会更多创造财富,享受幸福,为振兴中华实现强国梦更多贡献力量。所以说,不论富人也好,穷人也罢,不论山珍海味,穿金戴银也好,不论粗茶淡饭,布衣草鞋也罢,都要讲究养生,追求健康。在这一点上完全是统一的。
人们的健康,是“受制于病”,还是“操之在我”呢?自己的身体,只有靠自己平时的精心呵护和保养才能健康。要重视养生,懂得健康常识,讲究卫生,防病重于治病,食疗重于药疗,要注意营养平衡,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和,心宽一寸,病退一尺。当然,健康也离不开医生、家人和社会的配合与关爱。现代社会,尽管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的负担重,工作量大,劳动辛苦,但这一切都不是“纵容”和原谅自己不爱护身体、不重视健康的理由。如果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制,不良嗜好不克服,以健康为代价,透支未来生命而换来的任何成绩,都是极其不明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对科学的虔诚,对健康身体的呵护,以健康的身体来建设和守护美好的家园。要像母亲守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的关爱健康、爱护家园。让每一颗汗水都晶莹,每一滴热血都澎湃,达到随情由性,安享天命,自然老去无憾,无疾快乐一生。让岁月前行,年轻永驻,让时光转移,健康永恒。让我们以强壮的身质,放开胸襟,顺应潮流,迎接时代的挑战。
2017年10月26日世界保健日作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